絕!云海獨“釣”,他不斷“釣”起浦東新高 2018-09-03
上海建工集團塔吊師傅魏根生,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這些年里,比“姜太公”還牛,穩穩地沖著云海垂釣,吊起一個個重逾數噸甚至幾十噸的構件,不斷“刷新”著陸家嘴、浦東乃至上海的新高度;更絕的是,他還把相機帶上云端,拍出了史無前例的“云圖”——以一個堪稱...
壯士斷腕破“化工圍江”治“長江病痛” 2018-08-23
今年4月24日至25日,習近平在湖北宜昌市和荊州市、湖南岳陽市以及三峽壩區等地考察時指出:“要下決心把長江沿岸有污染的企業都搬出去,企業搬遷要做到人清、設備清、垃圾清、土地清,徹底根除長江污染隱患。”
筑夢之鄉云上松陽 古老村落的逆勢復興 2018-08-21
):“可愛之人,必遇可愛之事,所以,你來啦。”“你所站的方向,吹來的風都是暖的。”“每一次遇見,都是久別重逢,我們有酒、有故事,只愿你,從此不云游。”
上海,讓開放成為一種思維方式 2018-08-17
船到上海,恰逢上海“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剛剛滿月。一個月落地實施74條,這就是“上海速度”。在與記者團的見面會上,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特意強調,方案有100條,每一條都要真正管好一件事或一類事;名叫行動方案,正是要見行動。因江而生、向海而興...
浙江麗水: 綠色發展模范城 2018-08-17
8月16日,記者來到麗水市蓮都區古堰畫鄉,這里位于麗水市西南23公里處,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其發展定位是“三基地一中心”:美術寫生基地、油畫創作基地、商品油畫生產基地、生態休閑度假中心。
印象丨本報記者深情回眸11省市“漂流”記 2018-08-17
這里有一幅會動的長江畫卷,快點來看! 2018-08-17
靠什么?20%國土面積支撐起超45%的經濟總量 2018-08-17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看長江,也是看中國。長江經濟帶含“金”量十足,它覆蓋中國11個省市、110個地級以上城市,以約20%的國土面積支撐起超過全國45%的經濟總量,涵養了40%以上的中國人口。
長江經濟帶 浙江如何“畫龍點睛”? 2018-08-16
覆蓋11個省市,人口和GDP均占全國約10%,長江經濟帶關系國家發展全局。
麗水山耕 如何用四年時間做到了生態農業金名片 2018-08-16
嫩綠的青菜、油亮的辣椒……夏日清晨,來自龍泉市龍南鄉的高山蔬菜攜著露珠,進入冷鏈保鮮,直抵杭州華聯超市的20余個蔬菜專柜。打著“麗水山耕”的品牌標識,這些高山蔬菜十分搶手。
長江是我家—來自長江經濟帶基層的聲音 2018-08-16
輕舟正過萬重山——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述評 2018-08-16
運河繁華在 揚州韻味長 2018-08-14
夜半時分,自南京五馬渡起航的長江客輪,悄然抵達揚州。
大江奔流 | 金沙江告別“溜索時代” 2018-08-14
發展長江經濟帶須堅持全流域“一盤棋”的思路 2018-08-14
長江經濟帶是典型的流域經濟,這片區域支撐了中國近一半經濟總量,涵養了超四成人口,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長江日記]九座城市的科創“朋友圈” 2018-08-14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上海的第三天,記者們來到位于上海松江區的G60科創走廊規劃展示館。一項項新技術、新發明,吸引著眼球。規劃展示館運營經理謝小靜說:“2016年G20杭州峰會的閉幕上,張藝謀導演采用了這個技術,全息的影像營造出芭蕾舞者在湖面...
大江奔流·全景日記|“長江生態好不好,魚說了算” 2018-08-14
南京與長江,相依更相生 2018-08-10
南京長江五橋江心洲隧道工程施工現場,一排排黃色的支架在夕陽下顯得十分壯觀。宋嶠 攝 跨江而踞、擁江而興的南京,是江蘇省省會,也是全國重要的科教中心、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GDP超萬億的經濟重地,在長江經濟帶上是一個獨特的標志性城市。
"大江奔流"大型主題采訪團抵蘇 我省高質量發展獲點贊 2018-08-10
由中宣部組織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報道"的大型主題采訪團今天抵達江蘇。采訪團首站聚焦南京高質量發展,用各自不同視角記錄南京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成效。
變沙土為泥土 “鐵黃沙”打造江南特色生態島 2018-08-10
從大片灘涂和蘆葦蕩,逐漸變成滿眼的油菜花和向日葵,沙土在一點點地向泥土轉化,位于長江邊的常熟“鐵黃沙”區域生態治理初見成效。最近,記者探訪了這個長江福山段灘地上的洲島,了解它幾十年來的變遷,以及今后的發展規劃。
圍觀蕪湖智能裝備公司機器手寫書法 2018-08-09
記者手記:平凡的人,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 2018-08-09
新華社合肥8月9日電 (記者陳玉明)他堅持在江邊撿垃圾,不畏寒暑,不避惡臭——他叫李雙喜。
安慶:由“化工圍江”到綠色發展 2018-08-09
安慶——長江入皖第一站,沿江岸線達184公里,素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稱。 8月7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采訪組來到這座江城。自宿松縣順江而下,長江安慶段化工企業林立,成為這座城市最深刻的“工業印記”。
談見聞,講問題,找對策 夜話長江 共商保護 2018-08-07
8月4日晚,“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采訪團在長江客輪上組織了一場“夜話長江”訪談活動,邀請有關部委和地方負責同志、部分媒體編輯記者和隨團專家,圍繞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從不同角度共...
九江: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2018-08-07
綠樹環繞,錦鯉戲水,碧蓮飄香,人造瀑布從小假山潺潺流下……
湖南岳陽城陵磯新港區打造“通江達海”新增長極 2018-08-02
8月1日,記者在湖南省岳陽市城陵磯港客運碼頭下船,來到岳陽城陵磯新港區。在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的進口車倉庫,記者看到,一輛輛從歐洲、美國、中東進口的高檔汽車整齊排列。這些汽車經城陵磯國際集裝箱碼頭運輸到港,完成報關手續后入關進入綜合保稅區,再...
重慶:為有源頭活水來——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2018-08-02
679公里是長江流經重慶的長度,水質關乎著這個城市人們的飲水安全和下游的生態環境。今年以來,重慶全面推行河流生態補償機制,一場關于水質改善的攻堅戰正在展開。
宜昌江岸復蔥蘢——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2018-08-02
奔騰不息的長江,一路東行出三峽,哺育出“山平水闊大城浮”的三峽明珠——湖北宜昌。 走進長江邊的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沿堤望去,工人正冒著酷暑拆除熱電廠設施,4個排污口已用水泥封堵。不遠處,一行大字十分醒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快推進園區沿...
大江至此 2018-08-01
滿身“世界之最” 三峽工程“一肚子委屈” 2018-08-01
長江上最美的一段,公認是在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經衢塘峽、巫峽、西陵峽三段峽谷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近200公里。下三峽真是一段“悠悠我心”的旅程。
訪“中國酒城” 探“中國第一窖” 2018-08-01
宜都發展“辯證法”:工業產值“退” 環保紅利“進” 2018-08-01
“經濟發展的增速肯定是有影響的了,但是短期的陣痛我們要受得住,往后退是要更好地讓環保紅利發揮作用,向前走。”31日,宜都市委書記羅聯峰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道出了對于化工企業關閉清理行動背后宜都市的發展“辯證法”。
一個基層河長的實踐: 河長制落地有“拳頭” 違法有“痛感” 2018-07-31
身上的襯衫開著扣子,腳下的涼鞋已經嚴重磨損,出現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眼前的賀洪強總是忙碌而有活力。7月22日,這位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河長制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剛剛結束白天的工作,準備帶領河道生態管理綜合執法隊的隊員開始例行的河道夜巡。
竹海、石斛與鮮花的生態經濟學(現場評論·我在長江) 2018-07-31
竹海重在守護環境,石斛意味發展轉型,而鮮花則是延伸增值,背后的思路都是“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大江奔流 | 三峽升船機:看千噸級船舶坐“電梯” 2018-07-31
從清漂船到中山杉 多管齊下護這一江清水 2018-07-31
7月28日晚,記者跟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采訪團登上了長江上的一艘客輪,開啟了乘船沿江而下的采訪之旅。一夜行船后,于次日一早抵達萬州。
長江日記 | 萬千“河長”拱衛一江清水 2018-07-30
出世界屋脊,繞峻嶺險灘,跨三峽平湖,匯遼闊大海——在中國版圖上,萬里長江奔騰出一條氣勢恢宏的綠飄帶、金腰帶。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是沿江干支流成千上萬的各級“河長”。
巴山披錦繡 蜀水漾清波 ——四川推進長江經濟帶保護與發展紀實 2018-07-30
涓涓千河匯長江。地處長江上游的四川,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系巴山蜀水的秀美風光,更關系國家生態安全和長遠發展,如何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是擺在9000萬四川干部群眾面前的一份沉甸甸的考卷。
[長江日記]三峽庫區“環境友好型”的雙贏路 2018-07-30
7月20日起,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派出多位記者,從云南出發沿江而下,歷時近一個月,全媒體、多角度呈現變化中的新長江,大型主題采訪《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同步推出。中國之聲記者動態記錄采訪過程中親歷的人和事,以《長江日記》的形式記錄長江...
“沒有大象軍團,就打造螞蟻雄兵” 2018-07-30
云南昭通新灘鄉鰱魚村,是一個扶貧易地搬遷安置點。來這里采訪,剛一下車,村民就捧著當地特產“半邊紅”李子擁上來,請我們品嘗。咬上一口,清脆香甜,讓人忘了炎熱的天氣,也讓人感受到村民的幸福生活。
“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江蘇段... 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