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新華社長沙9月11日電(記者 帥才)秋季,正是海鮮肥美的時節。長沙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食用海鮮的方式方法,避免因食用海鮮不當引發腹瀉、痛風。
長沙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海產品中攜帶很多細菌,如果加工不徹底,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鮮活海鮮的蛋白質含量高,但死亡后蛋白質易分解變性,若不能及時冷藏保鮮,細菌大量繁殖,不但營養價值降低,食用后還可導致腹瀉。海產魚類中的青皮紅肉的魚類(如金槍魚、竹夾魚)含有較多的組氨酸,當魚體不新鮮或腐敗時,產生自溶作用,可導致食物中毒。
專家提醒,海鮮中含高蛋白,大量攝入蛋白質會使人體處于一種微酸的環境,促進尿酸結晶的形成。另海鮮中含有豐富的嘌呤,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嘌呤分解后又生成尿酸,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短時間內體內產生大量的嘌呤,會導致尿酸在體內蓄積,蓄積到一定濃度,尿酸會結晶析出,而這些結晶發生在關節處就會導致痛風。對于痛風患者,吃這些食物可能引發病癥,不建議食用。健康人群食用海鮮也需節制。
專家提醒,食用海鮮要注意食用方法:一是確保海鮮類食物的新鮮和衛生,忌食已死亡、不新鮮的或烹飪后隔夜的海鮮;二是徹底煮熟后再食用,高溫可將水產品當中的細菌及寄生蟲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