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孟慶斗) 近日,位于連云區宿城街道悟道庵內的一棵枯死的千年銀杏樹,再次引起市民的關注。3月24日中午,記者前往實地探訪發現,位于悟道庵山門西側的一棵樹齡已逾千年的銀杏樹,主干中部以上外皮已經完全脫落、呈現枯死狀,樹干中部往下中間部分也嚴重中空,兩大側枝已經折斷落地,整個樹體儼然已經死亡。但讓人欣慰的是,在樹干中部向外生長的幾根側枝上,又冒出翠綠的新芽,似乎在昭示其生命力的頑強。

“宿城悟道庵有一棵千年銀杏樹,你們關心關心啊!”近日,我市林木專家閻祥富對悟道庵一棵千年銀杏樹憂心不已,他呼吁有關部門再加大力度施以援手,給予重點保護。在這之前,閻祥富曾聞聽有關部門要處理掉已經枯死的銀杏樹主干,內心比較著急。“千年銀杏樹是遺產、是標本,如果單一強調為了安全因素就鋸掉主干,是下策,是不負責任!”
據了解,悟道庵現存兩棵古銀杏樹,據考證均植于唐宋時期,距今樹齡都超過千年,是我市首批確定的重點保護古樹名木。從2006年開始,兩棵銀杏樹繼而出現主干中空等病態。2009年,本報曾多次呼吁有關部門采取措施救治,之后我市林業部門會同省市林業專家,對兩棵銀杏樹進行會診、并確立了救治方案。救治方案實施后,銀杏樹曾短暫起死回生,但好景不長,先是主干完全枯死,接著兩根側枝也意外脫落,整個樹相破敗不堪。
“我感覺當時的救治方案是治標沒治本,忽視了對周邊環境的治理,才導致今天的結果!”閻祥富告訴記者,當時救治方案只單一考慮對銀杏樹病原菌清理、樹體滅菌和樹洞修補,以及枯死枝干處理,忽視了銀杏樹周邊生存環境的改善。閻祥富認為,銀杏樹南側的竹林距離太近,如同一面密不透風的墻橫亙在銀杏樹前,近在咫尺的竹林不僅跟銀杏樹爭養分、而且還擋風聚熱,盛夏高溫期間雨水存聚樹下時間增長,時間久了會對銀杏樹根部生長產生不良影響。此外,銀杏樹周邊衍生的其他樹木沒有及時清理,爭奪了銀杏樹主干生長必需的養分。
市林業技術指導站站長、高級工程師張永忠對閻祥富的分析比較認同。他認為當時救治方案不是盡善盡美,實施過程也比較匆忙,如果當時救治方案更全面一些,也許銀杏樹不會是現在的結果。張永忠表示,近期他將再次組織專家對銀杏樹進行會診,盡最大力量挽救和保護。但他強調,決不會貿然鋸掉枯死主干來實施保護等下策,因為銀杏樹木質堅硬,枯死的枝干因為沒有枝葉纏繞,即便遭遇大風天氣也不會被突然吹落。讓枯死的枝干殘存,反而能給人一種原生態保護之美,讓游客現場感悟千年銀杏生命力之頑強,昭示人們尊重自然、保護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