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探索鄉村振興與綠色低碳發展的深度融合,連云港市委駐灌南縣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王志國率隊赴上海交通大學虻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題調研黑水虻生物轉化技術在有機廢棄物處理及循環經濟中的應用,并與校企代表圍繞循環經濟、碳中和、生態農業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
調研團隊實地參觀了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內占地500平方米的黑水虻生物轉化中試線示范工程。該工程借助基因編輯定制培育蟲苗,通過智能溫控、精準飼喂等核心技術,將餐廚垃圾、禽畜糞便等轉化為蟲體蛋白和蟲沙有機肥,日處理有機廢棄物達4噸,轉化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40%。據項目負責人黃勇平教授介紹,黑水虻項目形成“廚余-昆蟲-資源”閉環,既解決廢棄物污染問題,又為生態農業提供新型原料。目前,項目團隊已與正大集團和吳涇鎮分別就禽畜糞便和餐余處理開展對接,擬建成日處理量30噸級別工程。
座談會上,工作隊與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團隊、虻循生物公司代表深入探討了項目落地路徑。目前,在省委駐灌南縣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推動下,灌南縣百祿鎮政府已聯合虻循生物以及當地有關企業簽訂多方協議,計劃構建“廢棄物-昆蟲蛋白-生態農業”產業閉環。項目建成后,預計日處理廢棄物30噸,年創收720萬元,推動形成全程可追溯的生態農產品體系。
?
此次調研為灌南縣探索綠色低碳鄉村振興路徑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校地資源整合、科技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了新動能。王志國表示,黑水虻項目高度契合“百千萬工程”中生態振興與產業升級的需求,其“變廢為寶”的模式不僅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還可通過延伸產業鏈帶動地方增收。下一步,市派工作隊將深化校地協同,加速技術轉化,助力灌南縣打造循環農業示范標桿。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