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李耀華)雞年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市民又開始大量采購年貨。很多市民將線上、線下兩個購物車內的年貨裝得滿滿當當,惟獨忘記帶些“精神年貨”。筆者以為,市民忙里忙外又一年,吃好穿好過新年是必須的,但“精神年貨”萬萬不可少。
近年來,廣大市民的物質生活發生根本改善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很多人的精神生活卻相對匱乏。特別是春節長假期間,不少市民除了走東家串西家,就是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摜蛋”、“搓麻”,長假中的市民甚至可以玩個通宵達旦,大把的時間都浪費在牌桌、酒桌上。當然,也有一些人喜歡獨自捧著手機刷微信朋友圈,或長時間盯著手機視頻,與親友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停在了虛擬空間。正因如此,不少人都找到了相似的“新感覺”:那就是過年變得越來越乏味,“年味”也變得越來越淡,就連有的小孩子也說過年“沒意思”。
事實上,在購物車內適當加點“精神年貨”,比如買點合適的書籍或正版優質音像制品,花費占比不會很高,卻不僅可以改變一下購物車內容構成,又可以調節一下節日活動的單調。親朋好友相聚之余,自己拿出書來讀一讀、看一看,或與親友一起分享,不僅能活躍節日氣氛,也能增加一定的涵養文化,更有利于增進感情,促進身心健康。當然,如能小范圍組織家人進行書畫欣賞、激情對弈或高歌一曲,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只需花一點小錢,即能過出“新年味”,這樣皆大歡喜的場景,恐怕沒有人不愿意看到。
時下正值年貨采購高峰,還沒有將“精神年貨”納入購物車者不妨留點空間。精明的商家也應抓住年節商機,在備足常規年貨的同時,也將合適的“精神年貨”放在醒目位置,并給予一定的促銷優惠,讓更多的人選購自己心中的“精神年貨”,沒準還能找到新增長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