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徐譽寧 閔浩 王濟菲)冬日的午后,位于海州區新浦街道龍苑社區的一棟平房內,屋內的火爐燒得正旺,整個屋內暖意濃濃。江堯花、謝光艷和紹琴婆媳三人圍坐在餐桌前,小兒媳紹琴正在幫婆婆江堯花按摩肩頸,大兒媳謝光艷正在給婆婆削蘋果,三個人還不時地聊著家常,小屋內笑聲不斷。這樣其樂融融的場景,在江堯花家很常見。在“家和萬事興”“孝老愛親”家風家訓熏陶下,多年來,這個家庭的每一個子女不僅團結友愛,而且對長輩都很孝順。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孫輩們也深受感染,努力將好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
公公家教有方 良好家風出孝子
“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這是我認為最好的家風,這一切要感謝我的公公。”江堯花說,1970年,他嫁給了丈夫胡可春,婚后先后生下胡繼新、胡繼軍二子。從嫁入胡家起,公公胡維余就是她特別敬佩的人,因為公公不僅多次獲得市勞模稱號,對大家庭的管理也很有良方。
“公公和婆婆一共養育了8個子女,對每個子女要求都很高。”江堯花回憶,公公胡維余以前經常和他們說要家庭和睦,要孝順,而孝順更重要的內涵是“順”字。在公公的教導和影響下,胡家8個孩子相處融洽,互相謙讓,對老人也十分孝順,江堯花更是將公公說的話時刻記在心中。
1975年,公公在臺南鹽場工作時不小心腿部受傷,后被同事送到醫院治療。當時通訊并不發達,住在海州的江堯花和丈夫直到傍晚才接到父親同事送來的消息。因為天色已晚,父親的同事勸他們第二天一早再趕過去。可是江堯花一想到公公傷勢在身,一個人在醫院沒人照顧,她便將大兒子委托給鄰居照顧,抱起還在襁褓中的小兒子,和丈夫騎自行車往醫院趕去。
因為風大,騎車到猴嘴附近時,胡可春已經筋疲力盡。巧的是,江堯花看見一輛開往臺南鹽場的班車正好路過,她不顧一切攔下了車,與司機說明情況后,好不容易擠上了車,趕到了公公的病榻前。當公公看見凍得瑟瑟發抖的江堯花和孩子,感動得流下了淚水。
1985年,江堯花的婆婆因病住院治療,因為身體虛弱需要輸血,但是輸血卻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可當時江堯花和丈夫一個月收入僅有30元。接到醫生的通知后,江堯花二話沒說,連夜趕往朋友家為婆婆籌集輸血的費用,最終籌集了200元錢送到了醫院。她的孝心感動了所有的醫護人員。
子女傳承“孝老愛親”好家風
雖然江堯花的公公婆婆已經離世,但是公公的教導她并沒有忘卻。如今,江堯花的兩個兒子早已成家。在江堯花的影響下,整個大家庭充滿著濃厚的孝老愛親氛圍,每個家庭成員相處得都很融洽。
“最讓我欣慰的是我的兩個兒媳婦,經常做一些讓我感動的事情。”江堯花說,兩個兒媳婦無論去哪里,心里總惦記著她和老伴,每次出門都會買些他們喜歡吃的水果、點心給他們品嘗;季節變換、老人生日或過年等特別日子,也總會記得給老人添置新衣;兩位老人身體不舒服時,也總是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
在江堯花的兩個兒子家中,都有一個收拾整齊的空房間,這是子女們給江堯花夫婦準備的。因為江堯花和老伴不習慣居住在樓房內,而選擇獨自居住,但是兩個兒子和媳婦卻專門為二老準備好房間,隨時歡迎他們回家居住。
更讓江堯花感動的是,2016年她因為腸梗住院,因為醫院床位緊張,江堯花只能睡在醫院的走廊上,狹窄的走廊除了病床只能放下一個小板凳,而她的兩個兒媳婦卻在醫院陪了她五天五夜,無微不至地照顧她。住院期間,江堯花的手背因為輸液過于頻繁而腫了起來,兩個兒媳婦便一夜不睡,輕柔地為她按摩,還不停地為她更換熱水袋。因為江堯花大便不通暢,兩個兒媳婦也從不嫌臟,為她摳出大便,像貼心的女兒一般。
和諧家庭傳佳話 多次被評為“五好家庭”
在耳濡目染了父母孝老愛親的行為后,江堯花的孫女和孫子早已把孝順長輩當作為人的準則。江堯花的孫女胡靜今年21歲,已經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大學生。在學習之余,每天都會打電話給爺爺奶奶,關心他們的身體。前不久,胡靜聽說奶奶腿疼,立刻從南京購買了護膝,給奶奶寄了過來。孫子胡紹安如今在新海高級中學讀高三,雖然學習壓力較大,但是聽說奶奶腿部不舒服,三天兩頭抽空給奶奶按摩腿部。
好家風不僅造就和諧家庭,也影響周圍鄰里。在龍苑社區,江堯花一家是遠近聞名的“五好家庭”,夫婦倆都是被鄰里稱贊的好人,兄弟倆和妯娌倆親密友愛的關系也總是讓街坊鄰居羨慕不已。多年來,江堯花家多次被評為海州區“五好家庭”。
“社區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新浦街道龍苑社區黨委書記曹延萍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龍苑社區多次號召居民向江堯花一家學習,讓居民們都能用一顆愛心對待長輩,用愛傳遞“孝老愛親”好家風,推動社區在文明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