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武娜 盧芳) “媽,我給你送毛衣啦。”“媽,我給你送菜了。”……這樣關心父母冷暖的事在王玲家中經常發生。家住海州區路南街道朝陽社區的王玲,23年前從單位退休后,就一直在家過著含飴弄孫的晚年生活。小時候,母親教育她“不許亂說話,不許偷東西,不管到了哪里都要多干活。”后來,她將這三句家訓傳給了子女。子女們牢記在心,坦蕩做人,恭敬孝順,被鄰里傳為佳話。
幼時學習父母優良言行
王玲的家不大,簡單的三居室,但是卻收拾得整齊干凈。自小,母親經常跟她說,做人就要勤勞善良、坦坦蕩蕩。
“不許亂說話,不許偷東西,不管到了哪里都要多干活。”這是王玲的母親告訴王玲的幾句話。在王玲的眼里,她的母親在勤儉、誠信方面言傳身教,給予了她很大的影響。記得很小的時候,母親讓她擦桌子,那時候她很小,擦得不干凈,母親就告訴她,做事一定要細致。王玲記住了,她用稚嫩的小手將桌子擦了好幾遍,直到桌面干凈為止。
事情雖然很小,可卻讓王玲記了一輩子。她說,母親事事嚴格要求自己,給自己樹立了榜樣。2017年,她在乘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車上有一個小偷正在偷東西,她大喊了一句,最后小偷被抓住了。警方為了表彰她的行為,授予“連云港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家訓入心收養親戚的孩子
王玲有兩個兒子,但是了解王玲的人卻說,王玲有三個孩子,這是為什么呢?原來,王玲的“女兒”小麗華,是王玲親戚家的孩子。就在小麗華14歲的時候,王玲從沭陽將她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她說,這孩子很懂事,接過來是為了讓她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后才能有出息。
將小麗華接到家中后,王玲對她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一家人同桌吃飯,每個季度都會給她買衣服,她讓自己的兩個兒子擠在一間房間,給小麗華單獨收拾出了一間屋子。小麗華非常懂事,到了王玲家后,勤奮學習,家務活也搶著干,早上很早起床后,就幫王玲擦桌子、掃地。
“阿姨把我從艱苦的環境中帶出來,我就要發奮向上。”在小麗華自己經營的理發店里,她告訴筆者。
學業有成后,小麗華在王玲家門口開了一間理發店,附近的鄰居要是想理發了,她都免費。她說,他們都是看著她長大的,十幾年來對她特別照顧,她非常感恩。用自己學成的手藝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心里也高興。
兒女爭相孝順傳佳話
王玲在家中經常對孩子說三句話:一是不許亂說話,在家中不能挑撥是非,家庭要和諧;二是不許偷東西,哪怕再窮,也不可以做不勞而獲的事;三是不管到了哪里都要多干活。這是母親教給王玲的,王玲又教給了孩子們。
有了這三句話,王玲培養的三個孩子都非常優秀,他們嚴格按照王玲的話去做人,對王玲夫婦特別孝順。在孫女的十歲生日宴會上,當主持人問:第一口蛋糕最想給誰?孫女當場說:“第一口蛋糕要給奶奶吃。”她認為,奶奶從小將她帶大,從來沒說過一句辛苦,奶奶特別不容易。王玲聽到這句話后,雙眼蓄滿了淚水,為孫女說的話感動,同時,也為孫女的一番孝心感到欣慰。
“我們家人口眾多,但從來沒出現過爭吵,而且互相幫助,誰家有困難了,其他人盡全力相助,家和萬事興嘛。”王玲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