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天高氣爽。9月19日,坐落于海州古城西南部的白虎山迎來了一批批初心尋訪者,“打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溫紅色記憶。
“這里便是當時共產黨員李超時、惠浴宇、小葉開會的地方,從此揭開了連云港革命歷史的新篇章,并將革命的火種撒向海屬大地。”在白虎山黨性教育基地東海特別支部成立會議舊址前,青年黨員陳思思向前來“打卡”的市民講解了東海特別支部成立的過程以及海屬地區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歷史。
“趁著假期,我專門帶孩子來這里接受教育,讓他了解港城的革命歷史,知道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市民王先生帶著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海曙亭駐足良久。亭子的另一邊,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黨員正面向鮮紅的黨旗,舉起右拳,重溫入黨誓詞,鏗鏘的誓詞激蕩著每個人的思想靈魂。
白虎山是一個有著紅色印記的地方。1928年秋,中共邳縣特別支部干事會書記李超時和小葉、東海中學學生惠浴宇一起,在海州南門外的白虎山翹石下開會,這次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東海特別支部干事會,負責東海、贛榆、沭陽、灌云等地區黨的工作,揭開了海屬地區革命歷史的新篇章。1997年,中共海州區委號召全體黨員繳納一次“特殊黨費”,在白虎山的山頂建了一座紀念亭,也就是“海曙亭”,以紀念“東海特別支部”的誕生。
“我們不斷整合轄區內的紅色革命資源,通過聆聽革命先烈英雄事跡、重溫入黨誓詞等方式,引導參觀者通過‘沉浸式’教學體驗,感悟紅色精神、汲取奮斗力量。”朐陽街道黨工委書記夏雯介紹。
據了解,升級改造的白虎山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相繼開展“永遠跟黨走”“回憶入黨初心”“親愛的黨我想對您說”等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打卡”學習。截至目前,累計接待團隊300余批次,約8000余人。(□ 莊婷婷 邵沛源 金姝延)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