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
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
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
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管理辦公室講解員李翠翠為采訪團講解
【連網】膠東在線7月18日訊(記者 張倩 攝影 李剛)17日上午,參加“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暨“開啟新時代邁上新征程”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的50多家媒體記者們,結束煙臺行程,直奔威海劉公島。讓采訪團成員頗感意外的是,現場負責解說的,正是一個月前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解的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管理辦公室講解員李翠翠。
當天下午,李翠翠帶領采訪團從東泓炮臺遺址一路走到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推開歷史的厚重大門,傾聽戰爭的警示啟迪。相同的路線,不一樣的心境。除了激動,李翠翠說,現在為游客解說,她會有意向紅色教育傾斜,讓大家深刻理解這段發生在這片海域的歷史。
“簡直不敢想象,這里的變化太大了!”一路參觀,一路學習,來自北海新聞網的李培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祖籍天津,生活在廣西的李培,曾在威海度過四年大學時光。因此,劉公島對她而言,并不陌生。“那時候經常來這里,冒充導游給父母的朋友、單位同事講解,因為他們覺得我在當地,會比較了解。”如今十多年過去了,這里建起了各種展覽館、陳列館,對多處遺址進行了復原,“真的,如果閉著眼睛把我帶到這兒,我還真看不出這是當年的劉公島。”李培笑著說。
的確,正是不斷發展,才成就了今天的劉公島。2016年,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威海打造了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用發生在威海的史實,講好中國共產黨、講好中國夢的故事。基地包含12個教學點,作為北洋海軍成軍地和甲午戰爭主戰場,劉公島是整個基地的主題板塊。自2016年6月基地開辦以來,先后有700多個班次,3萬多名黨員干部來劉公島學習接受教育。
位于基地內的東泓炮臺,過去并不在教學點之列,由于位置較為偏僻,鮮有人至,如今卻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光顧。“總書記的到來,帶火了這里,也激活了這里的文物,是件好事!”李翠翠表示,對于黨性教育基地來說,只有讓文物“活”起來,才能更好得用于紅色文化教育。島上類似東泓炮臺這樣的遺址有17處之多,未來他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形式,讓他們變得更加鮮活。
為此,劉公島目前正在對基地教學點進行擴充,將包括東泓炮臺等多處遺址正式列入基地教學點,對其承載的歷史和紅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而在過去一年,整個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也進行了新一輪的布局結構優化,將原主線“夢碎、夢醒、筑夢、追夢”中的“追夢”調整為“圓夢”,將“奮發圖強與民族振興”版塊分為“時代楷模與立國圖強”和“奮進威海與人民幸福”兩個版塊,變原來“1+2”版塊布局為“1+3”布局等,進一步凸顯基地新時代特質。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更需要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紅色基因根植心中,不斷激發爭當排頭兵的強大精神力量。威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主任曲賡表示,威海將充分挖掘獨特的歷史資源,自覺扛起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讓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彰顯出新的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