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大學生記者 劉夢穎) 少年時總渴望長大獨立,所以我一度認為家是一個禁錮了自己的囚籠。上學時爸媽幾乎不讓去同學家玩,總在學校與家之間打轉的我更是對家有了想要掙脫的欲望。
我以為這就是我對家的態度。
大一的最后一門考試的結束意味著暑假的來臨,終于從繁冗的課業中解放出來的我決定先斬后奏外出玩耍幾天再回家,反正漫漫暑假無從打發,還不如用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作為開場白。可數小時后,姐姐在電話里無意中透露出媽媽受傷的消息卻戛然打斷了我的行程,我當即便急切地想要回家。就在那一刻,我覺得好像有些東西不太一樣了。
回家之后由于媽媽傷在腳,不便下床,而姐姐早在之前便預約了暑假學駕駛,這樣一來,家里可供支配的“勞動力”便非我莫屬。原本十分討厭做家務的我這次竟一口答應了下來,現在想來,自己都覺得驚訝。一暑假里做飯的任務就這樣落到了我的肩上,要由我把午飯落實到這光是想想就覺得很長的60天。以往對廚房敬而遠之的我出乎意料地堅持了下來,煮飯燒菜竟也是意外地順手。以前都是媽媽在照顧著家里,我一點都體會不到持家的感受,只是覺得無聊枯燥,而今親自體驗了一次卻大為改觀,原來操持家中內外竟也是有趣充實的。漸漸地我才體會到這也許就是責任吧,就在這個暑假我清楚地看見了自己的變化,而我卻比任何人都欣慰。
在暑假的后半段,雖然一開始的新鮮感和興奮都已經過去,但我仍然堅持替媽媽做午飯,我知道支持我繼續做下去的是愛與親情和我對家的責任。暑假里我和媽媽的隔閡也消融殆盡,媽媽理解的話語暖了我的眼眶更暖了我的心。古代,孩子喊母親為娘親,我覺得貼切又溫馨,我也想這樣稱呼我的母親,但我現在還不好意思,但遲早有一天我會喊出來讓她聽到我對她的珍惜。
我知道愛與責任同在,感情需要相互交流。愛在肩上,我會帶著母親的愛在我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灑脫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