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十五五”規劃謀篇啟幕的關鍵節點,我市供銷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會今日召開。過去五年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如何深耕“三農”、深化改革?未來五年又將錨定哪些目標前行?

筑牢供銷發展根基
五年來,全市供銷合作社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省總社部署要求,始終錨定服務“三農”工作大局,持續強化治理建設、完善保障體系,以制度完善、組織夯實、政策賦能為抓手,不斷夯實發展根基,為供銷合作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政策支持持續加力,制度保障愈發堅實。各級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供銷合作社工作,將其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納入全局工作統籌部署,給予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五年來,全系統累計獲得中央、省級專項資金及各級財政支持資金3202萬元。在制度建設上,持續深化“三會”制度建設,實現市縣兩級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全覆蓋,市縣兩級社按期召開代表大會,完成換屆工作,構建起權責明晰、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治理架構。市社結合工作實際,修訂完善了黨委會、主任辦公會議事規則及“三重一大”決策實施細則等內部管理制度30余項,全系統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基層組織持續提質,服務網絡日趨完善。基層社是供銷合作社服務農民的最前沿,五年來,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積極開展“千縣千社質量提升行動”,按照“一社一策、因社施策、分類改造”總要求,著力打造高質量基層示范社。連云區社以宿城供銷社為主體,整合文旅資源打造八間房民宿群,實現“供銷+文旅”跨界融合;2021年以來,全系統共改造提升薄弱基層社37個,提升農村綜合服務社51個,引辦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32個,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綜合服務。綜合改革成效顯著。贛榆區社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東海縣桃林供銷社主任白廣波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社有資產高效盤活,發展實力穩步增強。社有資產是供銷合作社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本著有利于社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增強社有資本功能和實力的原則,全系統加快推進資產盤活、業務拓展和產業升級。市社對南北貨大樓、供銷賓館等老舊、閑置資產進行升級改造,激發內生動力;贛榆區社清產核資老舊資產,新辦房產登記6084平方米,土地證15727平方米,受到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好評。截至目前,全系統共有社有企業53家,開放辦社企業136家,實現利潤總額2.51億元,同期相比增長32.11%,為深化為農服務提供了堅實物質保障。
黨建引領凝聚合力,隊伍建設成效顯著。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紀學習教育以及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實施“強基固本供銷黨建堡壘工程”,打造“三動融合”黨建品牌,構建“書記作示范、黨員當模范、支部強規范”的基層黨建格局。贛榆區社承擔省總社“黨建引領社村共建”試點工作,探索建立高效協同的社村共建組織體系。扎實整改市委巡察反饋問題并全部銷號,在建強基層組織、完善制度機制、嚴格正風肅紀中持續發力。推進人才強社“369工程”,通過專家授課、赴省內外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提升干部能力素質。五年來,全系統開展無人機植保操作員等高素質農民培訓近2000人次,灌南縣田管家公司被評為“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基地”。

做好為農服務實事
五年來,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緊緊圍繞省總社“一體兩業三網”新發展思路,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加快拓展服務領域,以全鏈條服務破解農業生產經營難題,用實打實的成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聚焦農業生產痛點難點,以專業化、規模化的服務供給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實現質的飛躍。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以滿足農民多樣化、專業化服務需求為導向,依托田管家公司牽頭成立市農業社會化服務聯盟。目前,全系統年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160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8.7%,近五年年均增長率達9%。2024年起,連續2年承擔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在東海縣、灌云縣、海州區實施稻麥兩季耕種防收全程托管服務5.96萬畝,小農戶面積占比達93%。各地創新推出特色服務模式:東海縣社成立連云港農幫服現代農業公司,組建飛防服務隊,開展飛防服務超20萬畝次;連云區社積極創新為農服務載體,開展“海田托管”“茶園托管”服務項目,助力當地漁民、茶農增收;田管家騰城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打造機械化、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10條育秧生產線實現流水線育秧,服務機插秧面積1.6萬畝,被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宣傳報道。2024年,市社牽頭召開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現場推進會,總結推廣供銷合作社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經驗、做法。
立足農資流通主渠道職責,以健全的網絡體系和高效的調配機制筑牢農業生產物資保障防線。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切實發揮農資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入省總社農資聯合體,牽頭成立市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聯盟,健全完善農資服務網絡,形成上下聯動、縱向保供的長效機制。通過整合資源、優化布局,成功打造3家省級供銷合作社農資保供重點企業;依托新蘇豫公司鐵路專用線的獨特優勢,大力開展化肥轉運儲備業務,有效提升農資調配效率。目前,全系統年供應化肥達5萬余噸,儲備能力穩定在3萬余噸,有效保障農業生產需要。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數字化賦能和體系化構建推動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創新構建供銷數字可視化平臺,推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管理、農業社會化服務智能管理、農產品產銷對接可視化管理三大系統上線運行。秉持生態優先、綠色興農理念,精心打造“1420”農業廢棄物回收體系,持續健全縣、鄉、村三級回收網絡,目前已建成縣(區)級回收中心4個、鄉鎮級回收站62個、村級回收點384個,年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超1000萬件。2021年以來,市縣兩級累計爭取財政資金560萬元,專項用于推廣農藥集中采購統一配供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海州區社、灌云縣社整合農業農村局和供銷合作社現有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設備設施資源,形成布局合理、流程規范、覆蓋全域的回收處理體系。憑借扎實的工作成效,2024年市社榮獲“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破解農產品“賣難”瓶頸,以平臺化搭建和多渠道拓展為抓手激活城鄉雙向流通的內生動力。2021年以來,先后組織我市五個涉農縣(區)在省農副產品展示展銷中心舉辦名優農產品推介會,組織我市名優農副產品參加省內外展示展銷會20余場次。五年來,推動我市農副產品900余種上線省總社“鮮豐匯”平臺,累計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今年,在市委組織部統一部署下,市、縣供銷合作社聯動,采取“線下展銷+線上直播”形式,常態化舉辦“山海甄選·連天下”農業大集,實現“小集市”撬動“大市場”的目標。截至目前,已舉辦大集23場,線上線下銷售額1500余萬元。各地供銷合作社也紛紛發力:海州區社拓展現代流通項目服務功能,搭建“海豐惠”微信程序、社區團購2個平臺,已舉辦線上農產品銷售專場140余期;灌南縣社與灌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共同打造600平方米“灌南縣鄉村振興農副產品展銷中心”,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灌云田管家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打造農產品直供平臺,2024年成功入選省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品牌建設典型培育名單。
緊扣農產品保鮮增值需求,以項目化推進和市場化合作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市社田管家公司與省蘇合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方洋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省供銷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體系連云港市級平臺。贛榆區社建設厲莊鎮謝湖供銷綜合服務中心,集直播帶貨、冷鏈儲存、農產品展示營銷于一體,現已納入省總社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干網。系統內積極與社會資本開展合作,推行“平臺企業+農業基地”“交郵快供”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資源聯合、助農銷售更具成效。海州區社社屬企業農事通公司聯合11家系統內外企業,共同發起建立海州區冷鏈企業協作聯席會議機制,促進全區冷鏈企業更好地對接供銷合作社系統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干網。
順應城鄉發展新趨勢,以跨界合作和多元拓展推動“兩新”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積極推動“兩新”工作落實,與蘇寧易購深化合作,深度參與我市“兩新”工作設點布局,建立家用電器銷售回收網點,既拓寬了工業品下行渠道,讓農民群眾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消費服務,又助力廢舊家電回收利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東海縣社與連云港福來迎再生資源公司攜手合作,開展報廢電動自行車拆解及零配件再制造項目,年拆解報廢電動自行車150萬輛,有效盤活廢舊資源,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邁向2030新目標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引領事業發展新跨越。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政治要堅定。持續加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習,將黨的建設貫穿于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各個環節。作風要扎實。嚴格落實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動真碰硬糾治“四風”頑疾。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精準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批評教育。隊伍要加強。教育引導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吸納農業職業經理人、返鄉青年等優秀人才投身基層供銷合作事業。有序推進教育培訓,針對系統內工作人員,重點開展業務知識及崗位技能培訓;面向新農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負責人,重點開展市場運營、數字化應用等專項培訓。
持續深化綜合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持續落實中發11號文件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部署,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加強聯合社治理。完善聯合社治理機制、社有資產管理委員會運行機制以及“三會”制度,推動各級供銷合作社治理能力與服務水平同步提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根據全國總社和省總社的要求,按照改造一批薄弱社、打造一批標桿社的思路,積極開展“千縣千社質量提升行動”。深化社有企業改革。按照“社企分開”原則,通過資產重組、股權投資、項目合作等方式壯大社有企業,著力培育社有龍頭企業。堅持項目興企。加強與省級農資、農服等龍頭企業聯合合作,大力招商引資,完善供應鏈,提升產業鏈。指導縣級供銷合作社圍繞農民生產生活,結合縣域產業特點和自身資源優勢,通過爭取政府支持、盤活社有資產、聯合社會資本等方式領辦創辦企業。
完善為農服務體系,提升服務現代農業新效能。構建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培育農業服務主體。圍繞農業產業鏈各環節需求,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推動服務內容向上下游延伸、服務功能多元拓展、服務方式智能化創新。新建和改造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打造“一站式”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到2030年,建成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8家。拓展為農服務領域。聚焦本地特色產業,推出“菜單式”“半托管”“全托管”等多種服務模式。到2030年,以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220萬畝。提升農資保供能力。探索實施“聯盟+基層配送站”服務模式,推動社有農資企業向農業綜合服務商轉型。助力綠色農業發展。依托集中采購規模優勢與“縣-鄉-村”三級回收處置體系,解決農藥包裝廢棄物污染問題。到2030年,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達到2000萬件。
健全現代流通網絡,構建城鄉雙向流通新格局。寫好產銷對接文章。積極推進農超、農企、農校等產銷對接活動;持續開展“山海甄選·連天下”農業大集、第一書記專場等多種形式的展銷活動;組織我市名優農副產品參加省內外供銷合作社系統農產品展會;大力發展直播帶貨、私域電商、即時零售等業態;與省總社共同建設“鮮豐匯”連云港分中心,大力推動我市農產品上線銷售。到2030年,全系統計劃實現農產品銷售額160億元。發展直供配送業務。充分發揮省供銷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體系連云港市級平臺作用,開展農產品生產基地對接、農產品收儲、物流配送等流通服務。探索通過股權投資、業務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批農產品配送中心。加大消費幫扶力度。與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合作地區開展產業化合作,五年內新增農副產品助銷專區專柜30個。參與建設冷鏈物流區域網絡。構建布局合理、覆蓋廣泛的供銷冷鏈區域網,積極籌備組建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冷鏈物流產業聯盟,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
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溫以斌表示,未來五年,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圍繞“一體兩業三網”建設,進一步發揮農資流通主渠道、農業社會化服務國家隊、農產品銷售大平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生力軍作用,更好地服務農民生產生活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港新實踐作出應有貢獻。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