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袁春梅)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簡稱“三資”)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群眾關注的焦點,也是基層監督的重點。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作為夯實基層治理根基、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聚焦監管痛點堵點,通過人才賦能、科技監管與一線攻堅,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其中,“三資”問題動態清零行動成效尤為顯著,截至目前,整改率已超92%。
農村集體資產是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然而,農村集體“三資”點多面廣,管理不善易滋生“微腐敗”,風腐一體問題較突出。諸如違規出租、轉讓、抵押村集體房屋、設備,非法侵占、無償占有集體資產,以及因管理不善導致資產流失等問題時有發生。
為切實守好集體經濟“家底子”,我市“科技賦能+鐵腳板作風”雙管齊下,強力推進問題動態清零。依托農村集體資產可視化系統與“三資”記賬平臺的智能預警與數據比對功能,對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經濟合同、債務、工程項目、違規出借資金、漏報瞞報資產資源等六大重點領域發起動態清零攻堅戰。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精準摸排“三資”管理問題1.31萬條,完成整改1.22萬條,整改率高達92.52%,有效清除了集體經濟發展的風險隱患。
筑牢監管根基,資產資源大起底。為實現“底數清、產權明”,我市全域推進集體資產資源大起底,采取“村級自查、鄉鎮復查、縣級核查、市級抽查”四級聯查機制。清查結果顯示,全市已核實資產4313.55萬平方米(含幫扶資產、一事一議資產等),資源310.82萬畝(含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徹底扭轉了“三資”底數不清、數據失真局面,為盤活資源、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動態清零行動的扎實成效,離不開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堅實保障。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鍛造一批專業“守門人”,我市采取人才與機制雙輪驅動。市農業農村局會同江蘇財會職業學院,創新“線上+線下”課程體系,通過小班化教學、送教下鄉、技能大比武等方式,累計培訓鄉村財會人員超3000名。同時,對108個班子薄弱、信訪集中、資產量大或負債高的重點村實行提級管理,建立市、縣、鄉三級領導“多對一”掛包機制,下沉一線送政策、送技術、解難題,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拿出手機掃一掃,就知道村集體資產發包情況,明明白白。”在贛榆區贛馬鎮,村民們對村務公開欄上貼的“二維碼”連連稱贊。我市創新推行“碼上”公示機制,將村集體資產資源的出租發包信息生成二維碼公開,村民掃碼即可實時了解詳情。結合月度財務公示與清查結果專項公示,全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確保集體“錢袋子”在陽光下運行。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