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邵沛源 孫海洋)昨天下午5點,浦南中心小學學生徐巖做完作業,匆匆來到位于學校附近的追夢書吧,繼續閱讀起最近一直在看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從去年開始,只要一有空,他都會過來。“以前因為沒有適合的場所可去,總是喜歡玩游戲,現在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多虧了我的‘代理爸爸’。”
徐巖所說的“代理爸爸”,是追夢書吧負責人薛成備。“過去農村沒有農家書屋,去市區圖書館借書對農村的兒童來說更是遙不可及。孩子們放學后經常打打鬧鬧,缺乏讀書意識,我看了很著急。”薛成備告訴筆者。去年5月,他自費10萬元辦起公益圖書館,館內的4000余冊書籍向孩子們特別是貧困家庭子女和留守兒童免費開放。如今,這里已成為村里青少年學習交流、放飛心靈、提高文化的“加油站”。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海州區深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使文明創建的過程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為助力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老黨員張義全是洪門街道新莊村的首席調解員,退休后,他經常回到新莊村,熱心幫助鄰里,堅持多年義務做好事。最近一段時間,他忙著為新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備課,為村民講解孝道文化、法律維權等知識,成了村里的義務宣傳員。“退休后,能發揮余熱,把自己的知識傳輸給他人,感到心里很滿足也很欣慰。”張義全說。目前,海州區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89個。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這一平臺,用鄉賢具有的經驗、學識及文化修養,教化鄉民、溫暖故土,凝聚人心、促進和諧。
此外,海州區不斷加強鄉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基層綜合性文體服務中心、農家書屋、農村文化體育廣場等鎮村級文化體育服務設施建設,完善農村文化陣地及配套設施。目前,已建成43個基層綜合性文體服務中心,建成區圖書館鄉鎮分館、數字農家書屋等28家,晨晚練健身點378個,體育小廣場100余處。同時結合民俗文化、鄰里文化、“雙擁”文化、非遺文化等地方特色自創文化陣地,開展文藝演出、體育健身、讀書征文等活動,實現“一村一特色,村村有活動”。同時,深入開展“五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文明鄉村等系列評選活動,不斷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目前,該區已涌現出市級“最美鄉村”3個,“江蘇省文明村”5個,全區5個經濟薄弱村與省級文明單位結對共建,農村整體風貌顯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