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黃威 易敏)連島是江蘇省最大的海島,雖然有攔海大提與大陸相連,但地理位置依然偏僻。當隔海相望的其他地區的居民享受互聯網時代快遞送上門的便利時,這里的居民卻要出島來回奔波20公里才能取得快遞。這一切,因為5年前一個年輕人的到來發生了改變。
昨天早上天剛亮,范建洋就來到店里開始理貨,準備開始一天繁忙的派件、收件。在這個小小的海島上,有1794戶居民,還有很多單位和企業,每天有大量的快遞包裹,而90后青年范建洋,是這個海島上唯一的快遞員。
“我原來在島外工作,有一次聽說島上收寄快遞的種種不便,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創業機會。”范建洋說,過去,連島因為遠離市區、投遞量小,被所有快遞列入超區派送范圍,村居民常常出島奔波20公里,僅僅為了拿到一個快遞。5年前,他辭職回來開設了一個快遞點,填補了海島沒有快遞點的空白,為互聯網時代的海島物流補齊了“最后一公里”。
創業之初,每天只有十來個快遞,但范建洋并沒有因為虧錢而降低服務標準,常常貼著油錢送貨。因為勤學善思,他很快從門外漢成長為行家里手,熱情貼心的服務,也讓他很快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贊揚。漸漸的,小范快遞點的業務發展起來了。
昨天上午8點半,范建洋開始麻利地往車上放置快遞,準備派送。“這100多件都是島上部隊的,我把它們放置在外面最好拿的位置,先給我們最可愛的人送。”范建洋笑著說,部隊所在的位置較為偏遠,嚴格意義上來講雖然已經超出了派送范圍,但小范堅持每天開著他的小面包車多跑6公里為他們送貨。“他們是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我個人多做一點也是應該的。”小范的話很樸實也很動人。
范建洋的快遞點是連島青年志愿者服務孤寡老人、殘疾人的重要平臺,不僅提供免費收寄業務,還承接村里“愛心超市”的送貨任務,幫助超市配送生活用品。連島街道團工委牽頭打造的青創園、物流園里都有他的身影。為了推動島內特色海產品外銷,他出謀劃策,鉆研宣傳推廣方法,幫助對接Ems線上銷售平臺,島內太平洋牡蠣當年上線經營突破10萬斤。小范還帶著其他年輕人一道研究“快手”“微商”等新興平臺,全力幫助傳統小漁村跟上互聯網大時代。
“現在每天要派件300多單,不管刮風下雨,當天到的快遞我堅持當天送到。島上的家家戶戶、角角落落,我真是熟得不能再熟了!”在范建洋的小貨車上,他開心地告訴筆者,他的業務已經從原來單一的快遞收寄,拓展到購置貨車成立了物流公司,在為大家服務的同時也收獲了自己的創業“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