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和俄羅斯開展了多領域的合作,田灣核電站一、二期工程就是中俄核能合作的標志性工程。
2014年12月,連云港的冬季萬木蕭瑟, 20日9時15分,重達341噸的半球狀“帽子”被履帶式起重機的18根巨大鋼索“拎”起,從拼裝位置一步步“挪”到176米外的圓柱形核島。這是VVER-1000型核電機組首次實施穹頂整體吊裝,也是此類型核電機組工程建設史上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2012年12月27日,田灣核電站3號、4號機組作為福島核事故后我國核準獲批開工的首個核電項目順利開工建設。作為中俄雙方深化核能領域合作的又一重大項目,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核島繼續采用俄羅斯設計制造的VVER-1000/428型反應堆。
“中國朋友你們真行!”
———中俄從“一方交鑰匙合作”向攜手并進合作轉型
在田灣核電站3號機組穹頂實現整體吊裝的現場,俄羅斯下新城核能設計工程公司副總裁伊萬洛夫說:“今天,我們很榮幸見證了3號機組穹頂整體吊裝工作。”在此之前,俄羅斯的核電專家并沒有想到中國人能完成國際上較為先進的三代核電機組的常規島設計和供貨。
故事回到2007年11月6日。在中俄總理第十二次定期會晤期間,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了《關于合作建設田灣核電站擴建工程兩臺機組的原則協議》。這標志著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正式啟動。當中俄雙方代表碰杯的時候,他們并不了解一場曠日持久的談判即將開始。
為了推動核電設備國產化及有效降低工程建設造價,中方人員一開始就考慮是否可以在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中引入國產化部分。因此在談判中,中方代表就提出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的常規島全部由中方設計和供貨,核島俄方設計、部分輔助設備轉中方供貨。然而對于這個決定,俄羅斯的專家們并不認可,因為他們擔心中方的設計不能達到俄方標準,其國產設備接口可能接不上俄方的設備。
圍繞這一問題,中方與俄方展開了歷時兩年多前后共計十八輪艱苦卓絕的談判,其中爭論的焦點就是中方是否能夠和俄方設備完美接口。在保障核電站安全性的基礎上,中俄雙方代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時間一長,俄方代表就急了,一位代表對著江蘇核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崔方水喊:“使用中國設備,萬一不能接上俄方設備怎么辦?”崔方水解釋說:“我們所有的指標都是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的,并會指派專人負責監造驗收。”俄方代表堅持認為有風險。崔方水說:“有問題,我負責!”
在談判中,這樣的故事很多。隨著談判的深入,俄方開始信任中方的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得不說:“中國朋友你們真行!”2009年12月,中俄雙方就田灣3號、4號機組俄方的供貨、服務范圍及價格達成了共識,確定了“田灣核電站常規島全部由中方設計和供貨,核島俄方設計、部分輔助設備轉中方供貨”的模式。
“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第一次就必須做好”
———田灣二期工程建立完善的細節管理機制
江蘇核電有限公司工程建設一處處長湯九軍說:“在田灣核電二期工程中,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第一次就做好。為此,田灣人將每一個關鍵節點的審核確認都當作是最后一次。”
2014年12月4日,在3號機組核島穹頂施工現場,零攝氏度左右的溫度讓人伸不出手。質保工程師卻偷不得懶,早早地出門。在例行的隨機監督中,質檢工程師發現穹頂JMN噴淋系統管道(用于應急情況下噴淋)安裝區域拐角處一枚螺絲角度有點問題,監督員上前一看,原來是管道限位支架上安裝的如拇指頭大小的螺母止動墊圈安裝錯誤,這個小錯誤看起來是小問題,但是如果不能及時糾正,螺母就有松動、脫落的可能。
看到這個情況,監督員對比抽查已安裝的其他支架均發現存在同樣的問題,即問題非偶然發生。為證實問題發生的原因及確定問題的嚴重程度,監督員立即訪談作業人員,得到的回應是“我們這么做沒有問題”,訪談質量控制人員得到的回應是“我們執行俄標,俄標對止動墊圈沒有具體要求”。
這可把監督員難住了。最終,監督員本著“質量安全零容忍”的態度,上網查詢國家標準,查到了止動墊圈安裝標準圖例,證實現場止動墊圈的安裝不符合國標。
第二天上班,監督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印安裝圖例,并立刻與相關人員當面溝通,及時報告管理層,向責任方書面提出糾正行動要求。最終,施工方組織對JMN穹頂噴淋系統所有的止動墊圈的安裝進行了核查和返工處理,避免了系統潛在質量問題的發生。
在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建設中,這樣的事情并不多,但是核電安全來不得一絲馬虎。江蘇核電有限公司質量保證處處長朱洪涌說,只有在第一次建設中,嚴格要求每一個細節,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留隱患,零容忍細節失誤。永遠將第一次當作最后一次,才能確保核電站安全細節不出問題。
挑戰行規,一次整體吊裝成功
———田灣核電站用“新”做事成就多項行業紀錄
崔方水說,田灣核電二期工程項目,是以一期工程為參考電站實施的“翻版加改進”核電項目。與一期工程相比,國內企業和供應商參與程度更加廣泛,國產化率也有較大的提高。而為了確保國產設備和設計能達到俄方標準,田灣人用創新塑造了中國核電的多個行業紀錄。其中穹頂整體吊裝為該型號機組的國際首次完成。
VVER-1000堆型是俄羅斯研發的核電站機組。因為缺乏大型吊裝設備,至今俄羅斯針對VVER-1000堆型的穹頂仍然采用兩次吊裝,即穹頂分成球帶吊裝和球冠吊裝。田灣核電站一期工程穹頂也采用了兩次吊裝。
在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建設中,田灣人挑戰穹頂二次吊裝的行業“規矩”,考慮一次整體吊裝方案。
田灣核電站3號機組穹頂直徑為44米,高22米,呈半球體,結構總重約為341噸(不包括吊索具重量),吊裝半徑105.4米,是迄今為止國內核電站外形尺寸最大、重量最大的穹頂,也是吊裝半徑最遠的穹頂吊裝作業。這樣的龐然大物真的能實現整體吊裝嗎?
田灣人找到了俄方設計公司,為整體吊裝出方案。很快,俄方圣彼得堡設計院提供了穹頂一次吊裝的設計文件和設計計算書,解決了設計階段的全部問題。
設計只是完成整體吊裝作業的第一步,要想將穹頂穩穩地扣在指定位置,還必須解決穹頂移位的問題。因為薄殼厚度只有6毫米,如果風太大或者起重機搖晃,輕則穹頂會變形,重則會導致吊裝設備傾覆。
湯九軍說:“最終我們尋找到國產中聯重科ZCC3200NP型履帶式起重機。該設備最大起重量為3200噸,吊臂長度為138米,總重約4800噸,最大起重力矩為82000噸/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起重設備。”
設備找到了,新的難題又出現了。履帶式起重機重達4800噸,這意味著行走區域的地基每平方米承載力不小于45噸,如不做特別處理,必然會對核電機組現場造成損害。怎么辦?
為此,中國核電工程公司組織了兩次地基處理方案的專家評審會。在地基土原位試驗的基礎上,2014年9月5日,穹頂吊裝起重機吊裝行走道路設計得到批準。11月6日,中核華興在完成道路施工后,又開展了道路實際承載力特征值測試,5個點的監測結果顯示,該道路能滿足要求。為確保萬無一失,工程人員還對吊車行走可能影響的建筑物進行了加固。
12月20日11時03分,經過近兩個小時作業,密布噴淋管道、電纜、通風管道等設施的穹頂準確地“扣入”指定位置。這標志著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3號機組從土建施工階段全面轉入安裝階段。
通過穹頂整體吊裝,田灣核電站縮短了1個月的穹頂施工安裝工期,還大大降低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田灣核電二期工程兩臺機組計劃于2018年先后建成投產。
在田灣二期工程中,這樣的故事很多。江蘇核電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李華平認為,田灣二期工程建設,有助于我國工程技術人員全面掌握先進的壓水堆核電站設計和設備制造技術,促進了相關制造廠的技術進步,為我國三代核電技術走出去戰略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