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李耀華)春節日益臨近,港城各大超市、商場及農貿市場人頭攢動,紅紅火火的“年貨大集”年味十足;打開電商網站,年貨促銷爭奪戰也在上演,線上線下年貨各具特色,很多市民不約而同辦起了年貨。但筆者發現,不管線上線下,不少市民的年貨購物車疑似“超載”。筆者以為,追求“年年有余”沒必要花大錢、買太多,節儉辦年貨應成為新時尚。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線上線下購物車出現“超載”,是因為不少人仍保持數年前過年的慣性。他們至今仍這樣想,既然是過新年,就要圖個喜慶吉祥,講點排場,只要看上去很美,浪費一點“那都不算事兒”。因此他們在置辦年貨時,可能存在盲目跟風、相互攀比的心理,電子錢包完全敞開,不管是否有用、食品是否可口,悉數往家里拖。結果春節過完了,大量年貨還沒來得及享用就變質了,果蔬成箱地扔,海鮮肉類成塊地扔,算是做到了“年年有余”,但那種浪費著實讓人心疼。
事實上,如今我們早已告別物質匱乏時代,只有過年穿新衣,只有過年才吃魚、吃肉、吃餃子早已成了老皇歷。絕大多數市民腰包都鼓了起來,消費水平早已躍上了新臺階。正因如此,人們逢年過節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囤積食物。同時,現在的賣場、菜場,春節期間照常營業,完全可以隨用隨買,根本不用盲目置辦年貨,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該過年淡忘。當前,經濟條件好了可以適當消費,但不可極盡奢侈。作為社會一員,我們有義務為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出一份力、盡一份責。當然,節儉新風尚的養成,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身體力行,從思想上崇尚儉樸,在生活中厲行節儉,從細節小事做起,不攀比、不浪費,讓節儉辦年貨成為新時尚。
在置辦年貨前,大家不妨總結一下往年春節前后的細微消費變化,把需要買的、用得著的,寫在紙上或記在心里,按需采購,這樣就可以避免過多的浪費。“寧省一年不省一天”的陋習早該摒棄,別讓年貨購物車再“超載”,將余錢放在錢包中何嘗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