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在建休閑涼亭啦,以后遛彎、乘涼有地方去了。”近日,在徐圩新區徐圩街道香河新村小區,老黨員呂繼梅看著施工人員在小區里忙個不停,逢人便夸。
“在小區里建涼亭這事兒是我提的,作為年輕干部,我們就要敢想、敢干、有闖勁,爭取多方資源給我們老百姓辦實事。”徐圩街道香河村80后黨支部書記陳治臣笑著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徐圩街道將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發力點,走訪調研、傾聽民意,列出“小切口”清單式項目,“滾動式”更新辦實事清單,贏得了百姓的“大民心”。
“急愁盼”問題馬上辦。“真沒想到,我上午提的小區門口路燈不亮的問題,當晚就給解決了。”香河新村小區居民李正祥給徐圩街道辦實事效率點贊。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徐圩街道按照“小切口、發力準、效果實”的標準,以高質量、高效率為老百姓辦好實事為出發點,先后召開座談會6場,廣泛收集百姓在小區生活不便問題,網格員、黨員代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充分征集老百姓的“小心愿”,排出各村(社區)問題清單,列出生活服務類、交通出行類、便民配套類、惠民教育類等5大類48項實事,列出2021年度服務群眾十件大事,將老百姓家門口的集中充電樁、晾曬區、信號基站、快遞柜等民生小事,辦實辦好辦高效,切實解決難點、堵點問題。
“老大難”清單限期辦。“地基下沉導致我們居民樓的墻漏雨滲水,墻體發霉,一到雨季苦不堪言,這次終于下大力氣給我們整修了。”說起徐圩街道幸福家園小區正在整修的居民樓,老百姓都打心里叫好。年久失修、地下鹽堿導致地基下沉,部分墻體開裂,一到下雨就滲水,幸福家園小區一直東修修、西補補問題,沒徹底從根上解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開展以來,徐圩街道借此契機,向“老大難”問題“亮劍”,成立專班團隊推進,預計投入1800余萬元整修小區污水管線堵塞、墻體漏雨等問題,限期10月底前完成。鏟修墻面、挖通管線、鋪設新線、重上防水層……截至目前,幸福家園小區里的污水管線已完成60%整修,主管線已經全部疏通,遺留已久的“老大難”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暖民心”小事用心辦。“要用‘鐵腳板’把群眾的煩心事都找出來,每月列出重點事項清單,能辦的馬上辦起來,短期內難辦的掌握進度狀況,掛圖一件件銷號。”徐圩街道黨工委書記葛苗表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徐圩街道發動全街黨員、志愿者,走家入戶為老百姓辦力所能及的“暖心小事”。惠民政策答疑、義診義剪、舉辦暑期興趣班、幫助弱勢群體測血壓、做家政服務……一件件暖心小事,都關乎百姓的切實需求,辦得用心、用力、用情,讓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暖在心上。“向問題叫板,讓群眾叫好。”現在已成為該街道黨員干部的共識。(記者 周瑩 通訊員 楊軒 王藝穎)
?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