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海州區積極響應新時期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和推進基層治理的號召,將協商議事工作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有機融合,通過完善機制、細化平臺、擴大主體等舉措,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協商能力,形成了雙向發力的導向和格局,讓政協委員履職有“奔頭”、基層治理工作有“勁頭”、老百姓從中嘗“甜頭”。
“植入式”構建機制明“尺度”
為進一步推進協商議事規范化地植入基層日常工作,海州區委先后出臺了《中共海州區委員會關于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的意見》《關于建好用好“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促進政協協商同社會治理相結合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確保工作有遵循、干事有標尺。同時,建立由區委統一領導,區政協負責指導協調,各鎮、街道、園區黨(工)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的組織機構,以上率下開展協商議事工作,并納入各單位年度黨建目標考核。在此基礎上,制定政協班子成員和專委會督導機制,蹲點指導各鎮街、園區開展議事工作,按照議題確定、商前調研、協商議事、成果落實等步驟組織好協商議事活動,確保活動有形有效。
“嵌入式”搭筑平臺提“深度”
海州區“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充分依托各級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功能室等現有資源,不斷挖深縱向議事載體,按照有組織、有制度、有場所、有標識、有活動、有成效“六有”標準,構筑區、鎮、村三級協商議事平臺,并堅持不另起爐灶、不加大投入、不增加基層負擔原則,通過鎮街、村居辦公場所共用、網絡平臺共享等方式,嵌入協商議事元素,打造板凳會議、廣場會議等協商議事形式,深度融入到群眾工作生活的各個角落,靈活多樣地開展協商議事工作。截止目前,海州區建成各級協商議事室(站)207個,實現了鎮街、村居全覆蓋。
“引入式”整合主體增“廣度”
為切實做到集思廣益,海州區根據議事需要,積極引入轄區內辦事公道的老黨員、群眾代表、群團組織負責人以及懂法律、會協商的專業人員等群體共同參與協商,讓協商結果更專業、群眾更認可。同時,通過內部微信群、倡議書等方式進行宣傳,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協商議事的積極性。朝陽社區龍西南路小區道路破損,雨天積水嚴重,給居民造成了諸多困擾,但商前調研時發現該小區是老舊小區,道路比較狹窄,貿然施工可能會對破舊的房屋墻體和出入的居民造成安全隱患。針對此項問題,該社區協商議事召集人“對癥下藥”,邀請轄區安監所成員加入協商隊伍,運用專業手段做好前期安全調研,并全程對施工情況進行監管,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融入式”落實成果升“溫度”
在打牢框架的基礎上,海州區充分發揮協商議事的基層治理效能,突出兩個融入,切實提升協商議事解決民生實事的溫度。一是將協商議事全方位融入基層民生工作。今年以來,海州區指導全區18個鎮街、207個村居,圍繞老舊小區改造、農村道路建設等民生實事,開展議事活動220余場,切實解決了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海州區新壩鎮武圩村以“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為抓手,針對村民夜間出行隱患,多次組織鎮聯系點領導、村兩委工作人員、村民代表等召開專題會議,成功爭取到資金10.66萬元,安裝了通板路兩側太陽能路燈52盞,帶動周邊村民就業10余人,真正實現協商議事的惠民效應。二是基層小切點融入全區大民生工作。海州區充分發揮基層協商議事工作日趨成熟的優勢,鼓勵基層群眾主動圍繞大局,精準建言獻策,切實發揮協商議事在全區大民生工程中的積極作用。截至目前,海州區以協商議事為載體,穩步推進了大浦磷礦綜合整治、海州古城開發、營商環境改善等相關工作。(通訊員 黃駿 陳琳 )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張笑爽 審核: 王夫成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