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云區高公島街道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靈活拓展黨史學習教育陣地,將學習資源、休閑資源、精神資源等特色資源串點成線,構建家門口的“黨史學習圈”。
高公島街道以“紅色庭院”評選為契機,針對黨員教育集中難、學習方式單一、效果不突出等實際情況,在轄區網格內選取老黨員、退伍軍人等紅色宣講員所在庭院作為學習陣地,方便黨員群眾就近參加學習。通過一起聆聽黨史小故事、細說黨的好政策、分享學習新成果等更接地氣、更加新穎的形式,打破固定學習“拘束感”,激發黨史學習熱情。
全面布局優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功能設施,并結合群眾興趣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教育活動。用好百姓會客廳,邀請退伍軍人開展黨史宣講,用親身經歷講好黨史故事,讓廣大黨員近距離汲取紅色力量;用活村史館,讓孩童了解漁村民俗,感受家鄉變化;用實農家書屋,開展“紅色閱讀”讀書活動,引導孩子們學習黨史知識,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用足基礎設施,舉行“學黨史、強體魄”籃球友誼賽,在鍛煉交流中讓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有樂趣。
“天熱了,我們老年人就愛坐在這樹蔭下乘涼,現在村里把這里打造成黨史學習加油站,定期安排老黨員、退伍軍人給我們講黨史,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豐富了我們的業余生活。”柳河村張阿姨滿意地說到。
為了讓黨史學習教育形式更靈活、范圍更廣闊、效果更明顯,柳河村多措并舉把黨史學堂延伸到每個角落。對于行動不便的老黨員,組織青年黨員開啟送學上門服務,將黨史知識送到身邊;對于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老人,組織志愿者手把手教學使用學習強國APP,讓黨史知識映入眼簾;依托健康公園、活動室等百姓喜愛的活動場所,組織老黨員、退伍軍人講黨史知識,讓黨史聲入人心。
“我們家門口的污水管網堵塞了,不能用水,需要維修”“從山下到花卉園景點沿途沒有公共廁所,對游客很不方便”……這些問題都是近期街道包村干部、村“兩委”通過走訪、傾聽、調研掌握的民生訴求“問題清單”。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高公島街道堅持學用結合,著力解決一批隨手辦、立刻辦、群眾熱切希望解決的民生實事。完成污水管網疏通、景觀公共廁所修建、破損路面維修、太陽能路燈維護、小游園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修建等“幸福答卷”,讓一個個民生“堵點”變成老百姓幸福生活指數提升“支點”。(通訊員 張津維 陳思宇)
?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藝雯 審核: 王夫成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