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馬群)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事業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當前改革進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跨越發展的關鍵期,干部更應知責于心、扛責于身、履責于行,在改革中見作為。
知責于心想干事。開拓進取精神是點燃干事創業引擎的“總閥門”。干事創業“想”字為先,干部只有沖破思想“藩籬”,突破“自我設限”,勇于跳出“舒適區”,敢于“自找苦吃”,才能創造更多“可能”。從“春到上塘”,到“一包三改”,再到“沿海開放”……江蘇干群披荊斬棘、接續奮斗,憑借“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闖勁、韌勁、拼勁,取得了諸多舉世矚目的改革成就,充分展現了敢闖敢試的“拓荒”勇氣。“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時代已“出題”,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廣大干部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擺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狀態,敢于動真碰硬,不搞“一團和氣”,不當“好好先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推動“改革號”巨輪揚帆遠航。
扛責于身能干事。干部成長要遵循成長規律,能力本領并非與生俱來,而是要通過大量實踐鍛煉,方能實現螺旋式上升。作為干部,干字當頭,面對改革中的“攔路虎”“絆腳石”,既考驗干部的理想信念、干事本領,也為廣大干部提供了成長成才的“練兵場”。身處變局,廣大干部要主動投身基層,奔赴一線,多接幾次“燙手的山芋”,多當幾次“熱鍋上的螞蟻”,多鉆“矛盾窩”,于實踐中鍛煉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能力素養,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成為引領改革事業向前發展的“主心骨”“定盤星”。此外,要常學常干常思,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拓展,既做特定領域的“行家里手”,又當均衡發展的“多面手”,錘煉在復雜環境中解決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本領,更好適應改革發展需要。
履責于行干成事。想干事是先決條件,能干事是必備要素,干成事才是最終目標。有些干部空有干事熱情但本領不夠,想創新舉措又瞻前顧后,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廣大干部要善找“過河的石頭”,準確識別機遇挑戰,明確改革導向和干事方向,把握推進力度和節奏,為地區改革發展“定音定調”。要丟掉“偶像包袱”,堅定秉持“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政治哲學,善用“窮辦法”“土辦法”,發掘地方“比較優勢”,在“換道超車”“彎道超車”的“康莊大道”上全速前進。此外,要把握好“發展與穩定”的關系,管控好節奏、力度,既要大干快干,更要實干巧干,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且行且思,且悟且進,以“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的戰略定力,確保干一件,對一件,成一件。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徐蕾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