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苗潤清)日前,南京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組織連云港籍師生返鄉,開展了一場以“廉潔文化融入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為主題的廉潔文化教育實踐活動,打造出別具一格的“青·廉”行走的思政課,引導青年學生關注家鄉生態變化,感悟廉潔文化。
此次實踐活動地點選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西北部的“月牙島”。這里曾是粉煤灰堆場,如今已變身為集運動、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堆場綠洲,從“工業遺跡”成功轉型為“堆場綠肺”,是海州區綠色發展、生態與生活深度融合的典型范例。參與此次活動的有南京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連云港籍學生以及相關指導老師。
活動期間,師生們圍繞月牙島周邊開展了一系列實踐。他們尋找低碳足跡,用鏡頭記錄下實踐和尋跡過程中的感悟,錄制“視廉正行”微視頻,共同打造了“一島一課一視頻”行走的思政課。通過實地走訪、觀察,學生們親眼見證了家鄉的生態蛻變,對“雙碳”目標有了更直觀地認識。
實踐團隊負責人計雨涵表示:“作為新時代能源人,在家鄉看到越來越多的綠水青山,感受到綠色轉型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也體會到家鄉基層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時的務實和清廉。”在實踐中,學生們不僅看到了生態的變化,更從家鄉建設者身上領悟到廉潔文化的內涵。
為何要開展這樣一場實踐活動?實踐團隊指導老師付明浩說:“生態文明建設是長期戰略任務和復雜系統工程。希望通過‘尋跡式’學習和‘沉浸式’教育,讓清正廉潔意識像清新空氣一樣,慢慢浸潤青年學子的心田。”
南京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一直重視廉潔文化教育,此次活動也是學院構建“1+2+2+1”廉潔文化融入學生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體系的重要一環。學院依托網絡思政平臺和主題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生結合專業所學,以“自己拍、自己講、自己悟”的形式,在家鄉美麗中國建設中“尋低碳”和“尋廉脈”。
學院黨委副書記、團隊顧問王洪洲指出:“青年學生是國家希望和民族未來,肩負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以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使命。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有助于青年學生深入理解‘雙碳’目標和‘美麗中國’,沉浸式感受身邊的‘清風’和‘正氣’,提升廉潔自律意識,增強對廉潔文化的思想認同和行動自覺。”
此次“青·廉”行走的思政課,將廉潔文化教育與生態文明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在行走中感悟成長。通過親身體驗家鄉的發展變化,青年學生對“雙碳”目標和廉潔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更加明確了自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未來,南京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還將繼續開展此類實踐活動,不斷豐富教育形式和內容,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廉潔意識,涵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梁紅燕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