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科技的力量推動著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如今,在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里,一個個現代農業產業項目正不斷做大做強,作為一個以“科技”命名的國家級農業園區,科技創新成為其發展的獨特“基因密碼”。
近日,記者在淮安市現代漁業產業園目睹了這樣的場景:站在水下“觀光通道”中,六七十斤重的鱘魚和體型怪異的鴨嘴魚從身旁游過,引起大家一陣陣驚嘆;在水上“空中走廊”,向池中拋撒魚餌,千尾錦鯉蜂擁而上,游客紛紛拍照發朋友圈。
產業園負責人余祥勝告訴記者,園區采用循環水養殖技術,可在封閉條件下對養殖廢水進行多級凈化處理,實現了養殖廢水零排放:“水是循環利用的,對外塘養殖來說可以節水90%以上,廢水通過生態濕地水處理以后達標排放。這里面所有的水質指標、生產過程全程監控,養出來的水產品都是健康生態的。”
而在產業園科技綜合樓處,一塊“中國科學院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的牌子引人注目。余祥勝介紹,通過建立院士工作站,園區的繁苗技術有了巨大飛躍:現在的養殖池不依賴自然環境溫度、天氣、季節的限制,能夠承載的魚量大約為每立方米50公斤,是傳統露天魚塘的50倍。目前能夠年產300噸,產值近500萬元:“通過院士工作站的引進,全雄黃顙魚每畝的增收都在一千到兩千塊錢,我們提供的鯽魚苗比普通鯽魚長勢更快,鯽魚每畝也可以提高到兩百到三百元。”
和現代漁業產業園相隔不遠的是蝴蝶蘭生產基地——皇達花卉,在6萬多平方米智能溫室里,大辣椒、滿天紅和小孔雀等蝴蝶蘭品種絢麗綻放,繽紛多彩。記者注意到,每株蘭花苗上都有一張“身份證”,品種名稱、出生日期都寫在標簽上。皇達花卉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耿達介紹,這里的蘭花基因好,抗病性強、花期長,得益于在組培、生產、物流等環節中將每個細節做到極致——澆水全部用純凈水、生長溫度恒定18到25℃、采用納米級保鮮液:“我們有很強的冷鏈物流技術跟保鮮技術,切下來之后花期還能保證超過一個月以上,這個也是我們的核心技術。”
目前,皇達花卉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單體蝴蝶蘭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蝴蝶蘭出口企業。基地年產量達600多萬株,出口日本、韓國和歐美等國,年銷售額1.2億元,直接帶動當地農民就業200多人。黃耿達介紹:“企業在九年時間擴大了12倍,在淮安投資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我們的優勢是集裝箱出口,一棵花的運費可以節省13塊人民幣。目前我們產品在日本也是供不應求,占有率達到35%。”
在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像皇達花卉這樣高附加值、高顏值的現代農業產業還有不少。在2017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中,該園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全國第三、全省第一。在通往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科技的力量已經并將繼續改變淮安農業。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韓軍介紹:“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堅持以科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先后與上海交通大學等21所科研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將全面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江蘇農業現代化區級發展樣板。”(王德儉王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