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李國瑞)在連云港市蒼梧小學(東校區)東門外,有兩位老人,每天都重復做著一件事:義務護送學生。
(沒到下學時間,兩位老人就提前到崗)
這兩位老人,一位叫江堯林,一位叫許同明,同齡人,今年71歲。
六年前,他們同時出現在校門口附近的一處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六年間,只要學校正常上課,他們便風雨無阻地堅守在校門口,戴著紅袖章,用一面小紅旗、一個小喇叭,為孩子們安全出行撐起一把保護傘。
校門外“執勤”
連續六年護送學生
3月6日中午11點20分,隨著放學的鈴聲響起,蒼梧小學(東校區)的學生們列隊走出校門,這是江堯林和許同明最忙的時候。只見他們不停地舉起小紅旗,面帶微笑,各帶一隊南北分流,把一隊隊的學生帶到家長們面前。
“停一停,讓孩子們先過去。”“好!好!慢點開,這邊有放學的學生要過馬路。”不遠處,江堯林用喇叭喊話指揮過往車輛通行,聲音在一片嘈雜中仍清晰可聞。
(老人帶著紅袖章護送學生過馬路)
路兩側的家長,都為兩位老人義務“執勤”疏導交通的行為點贊。家長徐先生說:“離學校放學還有30分鐘,老人就會早早地來到校門外,將幾千名學生放學要走的路段,清理得干干凈凈,讓接孩子的家長們整齊地站在四周,確保學生走路通暢,安全出行,我們家長十分敬佩他們這種關愛學生的精神。”
“兩位老人義務護送學生,他們是沒有任何報酬的,是學雷鋒做好事的典范。他們所做的事情雖不算大,但貴在多年的堅持,貴在所付出的對小學生們的細心和關愛,他們樂于助人的精神為城市文明增添了一抹亮色,讓我這個外地人看到了美麗港城可愛的一面。”老家內蒙古的張鳳蘭感觸地說。
送孩子“結緣”
攜手做平安志愿者
目送學生們安全離校后,兩位老人終于有了休息的時間,我們聊了起來。
江堯林和許同明相識,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六年前,江堯林送孫子上學,許同明送外孫女上學。“那時候,每當放學道路都很擁擠,我們就想盡一份力,讓孩子們平平安安放學回家。”
每天,他們的時間表是這樣的:早上7點30分,到校門外護送學生。上午10點30分準時到達,12點離開。下午1點30分到達,一直守在校門外。下午3點40分護送一、二年級的學生,4點30分護送三、四、五、六年級的學生。
(老人用小喇叭在維持校門口交通秩序)
他們還劃設了學生等待區:有的家長來晚了,兩位老人就把孩子領到等待區。如果太晚了,他們便把孩子領到校內交給門衛,并安慰孩子耐心等待家長的到來。“這些年來,孩子們都對我們非常信任,經常會讓我們打電話給家長,催促他們過來接自己。”許同明說。
六年的時間里,每當刮風下雨,老人的子女都會勸阻不讓他們出來,可老人卻始終沒有間斷過。“越是惡劣天氣,我越得來,因為這時候,孩子過馬路更不安全。”江堯林說,“現在看著學生在自己的護送下,安全過了馬路,心里很開心。孩子們喊我爺爺時,我更開心,感覺非常親切。”
只要還能動
今后就會繼續“執勤”
對兩位老人的行為,家人開始并不理解。“路口車輛那么多,萬一出點事咋辦?”家人擔心他們的安全。可是又拗不過老人,逐漸轉變態度,甚至給予默默支持。
“現在,每天老伴兒還提醒我,快到點了,準備走吧。”江堯林說,退休后,每天護送孩子儼然成了一份工作。
滕楊是蒼梧小學(東校區)保安隊的隊長,他說,無論天氣多么惡劣,兩位老人都會出現在校門外。“有一次下大雨,我以為老人不會來了,可是后來,兩位老人撐著雨傘,仍舊像往常一樣,不約而同地出現在校門外,這一幕讓我非常感動。”
(規范校門口車輛停放)
“只要是我還能動,我都會每天來這給孩子們‘執勤’,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夠健康茁壯成長。如果有哪一天我不能出門為孩子們‘執勤’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愛孩子們,讓他們平平安安走過馬路。”看著被父母接走的學生們,許同明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