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今年3月初,我市突發新冠肺炎疫情,他第一時間請戰到風險最高、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參加疫情防控工作,最終被安排進駐到海州區新東街道利民社區。在社區里,從清晨到深夜,從廣場到深巷,無論是核酸檢測、轉運隔離、物資配送還是居家監測等崗位,處處都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在他的帶領下,社區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成效顯著,居民生活物資得到保障、消殺工作全域開展、社區防疫體系建立完善,核酸檢測覆蓋率更是達到100%。他就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連云港市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服務處處長高明。曾先后獲得優秀公務員7次,嘉獎5次,記三等功2次。最近還獲評我市一季度“連云港好人”以及“最美港城人—優秀青年”。
“黨員干部下沉,是為了幫群眾辦實事。”高明說。進駐利民社區后,他被任命為利民社區黨委第一書記,實干苦干當表率。摸清底數是精準抗疫的基礎,于是,他用雙腳丈量“戰斗的陣地”,用紙筆標記“行軍的路線”,每天步行3萬多步,草圖畫了十幾張。短短一天時間他就熟悉了社區的每一條小巷、每一個路名、每一棟樓房、每一間商鋪。期間,共走訪排查71幢樓房、65家商鋪賓館,摸清1710戶家庭的基本情況、4413名人員狀況。他主動承擔風險最高的64名密接、次密接及“五包一”居家隔離人員健康監測、核酸采樣工作,每天排好工作表,核酸采集信息錄入、配送生活物資、檢查門磁,一樣接著一樣干,沒有一次疏漏。
利民社區中有一棟樓因為有確診病例,被列為封控區,居民不能外出,檢測人員必須上門進行核酸采集。高明毫不猶豫地換上防護服,拿上試管與采樣棉簽,與醫護人員進入封控區,一干就是十幾天。這十幾天里,他步行50多萬步,每天只睡4小時,瘦了近10斤,變得又黑又瘦。但他始終認為,能夠取得抗疫的勝利,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吃住全在簡易的集裝箱里,他被社區居民和社區工作者親切地稱為“住在集裝箱里的‘疫’線干部”。
高明針對利民社區核酸檢測覆蓋率一直上不去的問題,經過實地勘察、走訪了解、查閱資料,找到了破解難題的關鍵,創新提出了核酸檢測“三步工作法”。“我對這個方法的總結就是:分類組合、前后聯合、點面結合。”高明介紹,所謂分類組合,就是參照空間布局,劃分樓房、老舊小巷、門店商鋪、重點人群等四個類別,分片包干,掛圖作戰;前后聯合,就是根據空間劃分情況,對多組核酸檢測人員進行網格化管理,各管一域,與入戶志愿者前后互動,動態掌握數據,圈定重點對象,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作用;點面結合,則是不斷探索顯性管理模式,面上流動宣傳和定點督促疊加,精確縮小重點提醒范圍。經過實際驗證,核酸檢測覆蓋率較之前大幅提升,第一天就接近100%。隨后每日社區全員核酸覆蓋率保持100%,做到了零遺漏、全覆蓋。
作為單位黨支部書記,高明還始終把黨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他在一線成立臨時黨小組,帶領其他黨員每天佩戴黨員徽章,亮身份,做表率。他把工作隊隊旗懸掛在最醒目的地方,為讓更多居民看到,帶給他們安全感。(□ 張晨晨 王飛 陳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