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張開虎 武娜)張玉成,1976年出生,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人,現為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文化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理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水晶分會副會長、中國東海水晶博物館特聘專家。
創立“祿源精雕”藝術工作室
1990年,15歲的張玉成踏上了玉雕道路,拜北京玉器廠老工藝師張世增為師,開始系統地學習玉石雕刻。1994年,張玉成為了提升自己的手藝,又拜北京玉器廠工藝美術大師孫紹成為師,進行人生的第二次學藝深造,專心研究佛教造像。他擅長人物題材的創作,尤其對佛教造像有深入的研究。創作的作品造型生動,線條流暢,莊嚴慈祥,工藝精湛,受到了收藏界、佛教界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
1997年,張玉成應邀到上海一家水晶雕刻廠擔任設計師,指導全廠的雕刻工作。曾為晉美彭措如意寶法王創作一尊天然水晶《金剛薩垛菩薩》,被色達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供奉收藏,為此法王開設每年一度的“金剛薩垛法會”。時任中國佛協主席的趙樸初先生為此尊菩薩雕刻成功親筆題詞“金剛薩垛二十世紀圓滿塑身”。1997年至2004年期間創作的大量作品被臺灣的收藏家收藏。2005年,張玉成再次回到北京,與大哥張巨成、小弟張立成攜手創立“祿源精雕”藝術工作室。
作品問鼎全國玉石雕刻行業
2011年,張玉成與小弟張立成合作的天然水晶《太子佛》被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供奉收藏,每年“浴佛節”時請出《太子佛》做重大的佛事活動,這在佛教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12年“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4月16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張玉成創作的天然水晶作品《千手觀音》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同時該作品榮獲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
2013年5月,中央電視臺《尋寶·走進東海》活動中,張玉成與張立成合作的水晶《地藏王菩薩》在7000多件海選作品中脫穎而出,經過故宮博物院專家認真評審,榮獲“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獎”,被評為“民間國寶”。
2014年張玉成和張立成合作的水晶作品《千手觀音》,入選中央電視臺春節特別節目《我有傳家寶》并在央視播出,提升了水晶藝術作品的社會價值,對水晶文化產業起到了引領、帶動和促進作用。張玉成個人傳記和作品收錄在《京派玉雕名家名品》《中國藝術年鑒》《中國鑒寶雜志》《當代工藝美術》《東海水晶雜志》等。
近些年,張玉成創作的作品在全國玉石雕刻行業的評比中,多次榮獲中國玉石器“百花獎”和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的金獎、銀獎、銅獎和最佳工藝獎等。
扎根東海傳承雕刻技藝
經過多次溝通和協商,張玉成最終被東海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優惠的政策及世界水晶的集散中心所吸引,在2015年3月21日,與東海縣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成功簽約。7月26日,張玉成的“祿源精雕”藝術工作室正式搬遷入駐東海縣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其弟弟張立成以及來自河北、江西、四川、東海等地的15名工作人員也隨同入駐園區。
張玉成說,東海水晶產業通過近年來政府的引導和建設,目前擁有“中國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中國水晶博物館、中國水晶城”三個“中國之最”,水晶產業已經形成從水晶原料、加工生產、水晶雕刻、木座加工、包裝銷售等完善的市場體系,真正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
談起下一步創作,張玉成說,他會和他的團隊認真地創作一些精品佳作,用作品說話,以實際的行動來帶動引導東海縣水晶產業向前發展,推動和提高整個水晶雕刻產業的檔次和水平。同時,他還將聚集本地一些水晶雕刻名家,一起研討東海水晶雕刻未來發展之路,并積極深入校園,向學生傳授水晶雕刻知識,要把雕刻這門技藝在東海傳承下去。
圖為張玉成及其部分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