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徐璐娜)每日清晨5時,連云港市海州區浦南鎮的環衛工人已開始清運垃圾,密閉式運輸車穿梭于鄉間小道;寧海街道垃圾中轉站內,全自動壓縮設備高效運轉;沙杭村的公廁管理員正在擦拭洗手臺上的水漬……這是海州區推進全域環衛一體化帶來的新氣象。
近年來,海州區城管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將環衛服務向9個鎮街、農場及工業園區延伸,通過“統一標準、全域覆蓋、智慧賦能”的創新實踐,構建起城鄉融合的“大環衛”格局,日均清運生活垃圾280噸,實現1363萬平方米道路保潔,100個行政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過去村里沒有垃圾箱,河邊路口堆滿雜物,現在每日有專人清掃,清運車還能開進村道!”浦南鎮村民指著家門口的分類垃圾桶感慨。這樣的轉變源于海州區城管局實施的“一把掃帚掃到底”工程。自2021年起,海州區城管局推動環衛服務向新壩、錦屏、寧海等鄉鎮及三大工業園區延伸,投入專業環衛工人1130名、作業車輛136臺,將城市精細化保潔標準復制到農村。
在新壩鎮薔薇河畔,新壩工作站站長沈超正帶隊清理河道漂浮物。“我們接管后不僅配齊垃圾收運設施,還常態化開展房前屋后、溝渠邊坡專項整治。”翻開他的工作記錄本,僅上月就組織專項清理2次。而在錦屏山腳下的桃花澗景區,仿古設計的公廁配備無障礙設施和智能新風系統,游客直呼“比城市公廁更便捷”。
在寧海街道垃圾中轉站,全自動壓縮設備正將垃圾以每小時20噸的速度壓實裝箱,配套的除臭噴淋系統讓操作間幾乎聞不到味。“這些壓縮垃圾當天就會運往集中處理場,徹底告別‘垃圾圍村’。”站長夏正普介紹,該站日均處理垃圾26噸。科技力量正滲透至環衛全鏈條,海州區城管局對全部作業車輛更新GPS定位裝置,提檔升級后,后臺大屏實時監控收運路線。
“我們搭建的智慧環衛平臺,未來將通過導航定位和物聯網技術實現環衛作業的全程可視化監管。”海州區城管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健表示。
從工業園區垃圾上門收運,到鄉村河道專項清理作業;從星級公廁亮相景區,到農戶家門口配備分類垃圾桶,城鄉環衛一體化的“民生溫度”持續釋放。數據顯示,海州區已建成標準化垃圾中轉站27座,公廁690座。在崗埠農場,連片麥田與整潔的村道相映成趣。“以前農忙時秸稈亂堆,現在當天清運、專車處理!”農場負責人指著新投入的秸稈粉碎機說。而海州工業園的企業主們更看重環境提升帶來的發展機遇,他們常說,園區環境媲美城區,招商都多了份底氣!
海州區城管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深化“管理+服務”模式,讓城鄉環衛一體化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