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姚紹莊 張奧)西枕蒙山余脈,東臨黃海之濱。從連云港市區驅車一個半小時,我們來到位于江蘇省最北端與山東交界的贛榆區石橋鎮石橋村,在萬畝桃園和蘋果園的掩映中,藏著一個現代化的養雞場,而“90后”女青年邵蘭蘭正是這20萬只雞的“司令”。
“在全省也很難找到這樣的養殖基地吧?這里山清水秀,生態環境極好,更重要的是這里離海邊不足1公里,雞仔們都是吹著海風長大的,所以我們雞蛋的口感和營養價值絕對數一數二。”一頭短發的邵蘭蘭快人快語。
每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小孩,都有著一顆去看看世界的心,邵蘭蘭也不例外。2013年,大學畢業后她去了上海,進入一家實力雄厚的全國百強企業。骨子里的要強,促使她不斷學習進步,兩年多時間便從普通職員晉升為企業人力資源部主管。
2016年,邵蘭蘭面對人生抉擇。“那一年雞蛋行情特別不好,養雞場一直在虧本,每次打電話,父母都唉聲嘆氣。”邵蘭蘭不想看著家人一手經營起來的養雞場就這樣虧本下去。
“雞舍簡陋、設備陳舊落后、飼喂取蛋全靠人工。而且這種簡陋的半封閉式雞舍,疫病防控也很難做到位。”邵蘭蘭知道,市場行情不好是一方面,但是雞場管理不善、設備落后也是事實。在人力成本逐漸走高的背景下,創新技術、實現自動化管理是養殖業的必由之路。
心疼家人多年經營的心血,邵蘭蘭決定放棄上海的工作,回家幫助打理養雞場。
要想改變雞場困境,必須從最基本的環節開始熟悉。邵蘭蘭直接到一線養殖車間從養雞學起。通過一年多的實踐與創新,她從蛋雞的飼養模式、養殖環境的控制、動物營養和防疫、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各個領域探索,用學到的SWOT分析法、五力分析模型等方法綜合分析雞場的現狀與前景,為未來的發展做出正確的戰略調整。
在摸索中,邵蘭蘭心中也慢慢規劃著一張藍圖:第一,要從“雞販子”轉變成一家真正的養殖公司;第二,從家庭作坊模式向規范的企業發展;第三,全面推廣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向現代化養殖靠攏。
偌大的養殖場里空無一人,所有蛋雞的喂料、飲水、撿蛋、清糞、通風等全部實現了全自動智能化控制,雞舍日常的光照、溫度、濕度以及環境空氣指數等都實現實時監測。
“傳統的飼養模式,肯定不能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全自動智能化養殖才是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的基石。”邵蘭蘭經常參加國內外蛋雞產業展會,還專門去大型養殖企業實地駐扎學習,把國內最先進的養殖設備引進回來,為雞提供“五星級”服務,以最優的成本生產最好的雞蛋。
“我們的每一枚雞蛋上都標注了名稱、日期、編碼等信息,質量可追溯。”邵蘭蘭介紹,從雞場到消費終端,這里的雞蛋要經過挑揀、清洗、風干、紫外線殺菌、裂紋檢測、噴碼、分級等幾十道安全檢測流程,最終帶著“身份證”進入市場。
雞蛋是最好的蛋白質產品之一,家庭餐桌少不了,除了高質量的“保潔蛋”,邵蘭蘭還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富含葉黃素、富硒等健康元素的“功能蛋”,滿足中高端消費群體對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
新思維、新模式為養殖場帶來高額效益回報,養殖場年利潤120多萬元,成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也是全市規模最大的蛋雞養殖企業,生產的雞蛋在市場占有率排第一。
養雞養得成功,另一件事也一直縈繞在邵蘭蘭心頭——要讓鄉親們也嘗到這科學養雞的“甜頭”!
邵蘭蘭發現,身邊大多農戶都是各養各的雞,技術有局限,銷路也不暢。2020年,她考取了江蘇省創業指導師證書,依托潤民禽蛋專業合作社,召集鄉親們,通過幫忙、加盟、聯產統銷等方式,為養殖戶提供綜合性服務,帶動500多戶雞農養雞,累計增收400余萬元。
“通過帶動周邊農戶養雞,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我挺開心的,能為鄉村振興助力,這也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擔當。”邵蘭蘭說,新農人的生活沒有太多的浪漫與風采,但是通過努力,即使留在家鄉,也能干出一番事業,在家鄉的土地發光發熱,讓自己的生活與鄉村的面貌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