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 <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fieldset id="m6qy2"><menu id="m6qy2"></menu></fieldset>
    <strike id="m6qy2"></strike>
  • <fieldset id="m6qy2"></fieldset>
  • logo

    連云港:春耕春管正當時 各地播撒“好苗頭”

    (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梁玲 王蘇海 王貴珍 王華)俗話說:“雨水至,農事忙。”雨水節氣,氣溫逐漸回暖,土壤水分含量適中,正是人們準備春耕、春種、春管之時,被稱為“可耕之候”。盡管江蘇省連云港市剛剛經歷了寒潮雨雪冰凍天氣的侵擾,但港城大地的田間地頭上依然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新春伊始,各地掀起春耕備耕熱潮,田管等各項工作壓茬推進,農田里到處是忙碌的人們。

    04

    加強田管 主動迎戰“第一關”

    春耕備耕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首戰,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礎。今年連云港市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73億斤水平,春耕備耕、加強春管是“第一關”。

    2月20日起,連云港市迎來春節后第一場雨雪冰凍天氣,過程持續時間較長,強度大,降水相態復雜,雨、凍雨、冰粒、雪等抱團來襲,是197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凍雨天氣過程。

    恰逢春管春耕春種之時,連云港市農業農村局、連云港市氣象局聯合發布《農業生產重要天氣應對工作提示單》,提前制定下發《寒潮天氣農業生產應對技術指導意見》等,要求各縣區農業農村局立足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保供,迅速部署落實防災減災工作,全方位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連日來,連云港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徐德利帶隊前往贛榆等地,深入田間一線,指導做好大田田間溝隙疏浚、棚體積雪清除、棚內升溫、降漬除濕等工作。各級農業部門積極響應,市鄉聯動,組織排出田間積水52萬畝。

    昨日上午,在灌南縣李集鎮西條河村德馳家庭農場,農場主正組織人員對部分凍傷小麥田塊采取恢復補救措施。“幾十年都沒遇到過這么大的凍雨,這幾天省市縣各級農技人員都有下田指導,手把手教我們如何科學應對。”農場主坦言,這幾天他每天都會下田仔細察看苗情,對一些凍傷的田塊拋灑尿素作為恢復補救肥,對有漬害影響的田塊噴灑葉面肥,促進植株盡快恢復正常生長。

    “當前我市小麥開始大面積返青,部分早播小麥第一節間開始生長,處于生理拔節期,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陸續進入關鍵時期。”連云港市作栽站站長胡曙鋆介紹,當前各地要加強苗情監測和田間管理。

    今年,連云港市將繼續聚焦稻麥、大豆、油菜等主要糧油作物,深入開展單產提升行動,集成“土、種、密、肥、水、藥、機、管”等生產要素,強化科技創新、政策支持、協作攻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優化社會化服務、創新生產經營方式,集聚合力、補齊短板,帶動大面積單產提升和均衡增產,推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

    05

    “小康棚”里 設施蔬菜種植忙

    在灌云縣四隊鎮二隊村,一排排鱗次櫛比的蔬菜大棚映入眼簾。跟隨二隊村黨總支書記孫健走進蔬菜大棚,一株株青翠欲滴的西葫蘆已開花坐果,煥發著勃勃生機。

    說起蔬菜大棚的好處,孫健打開話匣娓娓道來:“二隊種植蔬菜的歷史有年頭了,過去大多露天種植,產量低經濟效益不高,這幾年逐步轉變為大棚種植,由于反季節上市,經濟效益大增,村民紛紛搞起大棚蔬菜種植。”

    目前,大棚蔬菜種植已成為村民增加收入的支柱產業,被村民們稱為“致富菜”“小康棚”。在實現增收致富的同時,還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就業,走進種植大戶徐小二的大棚,綠油油的芹菜煞是喜人。工人們正忙著收割芹菜,割根、去葉、捆綁這一連串的動作非常利索。“我每天早上8點來干到下午4點,一天能賺六七十元錢。”村民許善波一邊搭話,一邊快速地捆著芹菜。

    “農歷十月初十開始采摘,3個多月時間一畝地芹菜能賣1萬多塊錢,一年一個大棚可以種兩季芹菜,還能種些番茄、黃瓜,一年一畝地收入2萬元沒問題。”徐小二笑著說,番茄苗種已經預訂好,等芹菜收完就開始栽種。

    今年春季,該鎮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業增效的重頭戲,以群眾需求、意愿和種植習慣為先導,專門成立了農技服務隊,把產業結構調整意見和農技知識印發成“明白紙”送到田間地頭,還邀請市、縣農技專家舉辦了農業種植技術培訓班,春節后已培訓農民1200余人次。目前,主要種植20余種綠色、無公害、有機蔬菜瓜果,全鎮新建大棚2000余個、大中小拱棚12000多個。

    25e37f1096d542d29063f7cf6d400331

    無人農機“慧”耕地 勇當主力軍

    隨著氣溫回升,各地農戶搶抓時機開展春季病蟲草害防治。在東海縣安峰鎮馬圩村,種糧大戶邱守先正在田間地頭“觀戰”,“以前都是我們自己動手,誰能想到現在都是無人機作業。”

    邱守先說,以前人工打藥,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打10畝地,400畝地需要10個人4天才能完成,現在用無人植保機,效率提高了很多,關鍵是無人機作業不僅霧化效果好,而且一點都不浪費。

    等待稀釋農藥的時間,我們簡單地了解了作業方式。待水箱裝上無人機,隨著馬達轟鳴,接到指令的無人機從地頭升起,向麥田飛去。作業、懸停、轉身、繼續作業,無人機不疾不徐地從麥田的一頭滑到另一頭,在低空飛出一個個標準的“S”。

    隨著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發展模式的興起,新型農機設備也迎來了新機遇。植保無人機效率高、速度快,可以減少農藥和水的用量,降低人力、物力等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已成為種田大戶的新寵。

    “一架無人機一天最多可以噴灑農藥350畝,按照50畝小麥算,如果人工噴藥至少要3天,人工成本900元,而用無人機半小時就能噴完,人工成本加上農藥成本至少能節約500元。”無人機飛防員苗燕表示,眼下春管開始進入繁忙階段,預約訂單已排滿。

    不得不說,無人農機等先進機械的助力,實現了“智慧”耕地,切實減輕了種地人的負擔,實現了降本增效。俗話說農人有三苦:“插秧、割禾、走長路”,但在海州農發集團,無人化春耕化解了老農民的“種田苦”。

    這一智慧化農場,綜合運用5G、北斗高精度定位、大數據等技術,結合無人機遙感、物聯網監測,打造了無人化農場新標桿。在小麥生長期間,能動態監管農作物生長環境等,并通過管理平臺的數據分析與決策科學推薦小麥生長需求符合的灌溉、施肥、施藥策略,利用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自動實施輪灌。

    春天里,人們正在播種新的希望。

    相關新聞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下|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五月尺|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91精品国产综合久|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大片天天看片|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青娱乐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66热这里只会有精品| 性欧洲精品videos|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97精品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pp|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