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 <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fieldset id="m6qy2"><menu id="m6qy2"></menu></fieldset>
    <strike id="m6qy2"></strike>
  • <fieldset id="m6qy2"></fieldset>
  • logo

    城市記憶 | 連云港蒼梧古道:牽起南北兩城的千年情緣

    (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蔣德煜 劉東)古道,宛若流動的詩、寫意的畫,它的存在不僅承載了人們世代的記憶,更在時間的沉淀中,增添了濃厚的人文色彩。江蘇省連云港市云臺山地區的蒼梧古道,如今早已失去了原來的風貌,但它卻是曾經的經濟交流重要通道,是歷史發展的重要縮影,也是文化脈絡的延續。

    01

    山麓兩條古道縱貫東西

    云臺山自古是海中島嶼,明代始稱云臺山,清康熙五十年才與大陸相連。1000余年間,海陸變遷,古道從高處移到了平地,在東西兩側山麓形成了蒼梧古道——東路和西路。

    “‘南城到北城,八十有余零。’這是云臺山地區老百姓口口相傳的一句俗語,意思是從南城到北城,有八十多里路。南城是今天的海州區南城,也叫鳳凰城,北城是今天的連云區墟溝,也叫石城。因為這兩個城分別在古代云臺山南北,又是重要的軍事要地,南北城來往較多。”連云港市文物保護學會副會長張義成說,“現存的道路是在環島山坡上,已經中斷,只有局部還供村民使用,除了旅游愛好者和村民,基本不會走古道了。”

    11月25日,天朗氣清,筆者沿著蒼梧古道,探尋先賢的足跡。領路人是張義成,他是蒼梧古道地名文化遺產申報者之一,對蒼梧古道有著多年的深入研究。

    在連云港市開發區松花江路附近,我們就近找尋古道遺跡。只見一段約2米長的羊腸小道湮沒在農田里,窄的地方約30厘米,最寬處約1米,陽光灑在上面,時間仿佛靜止一般。因為新修大島路,古道在這里戛然而止。

    蒼梧古道的起點在哪?據本地地方志記載,古代從海州孔望山等地過海,船只均要行至南城西山“適野亭”碼頭上岸,該地也是蒼梧古道的起點。

    老海州人楊光成講述了古碼頭被開采前的情況,“這里是上碼頭,邊上有石砌的岸,還有一塊石刻,叫《適野亭記》。再向下有下碼頭,碼頭在泥灘上。山邊有兩條路通向城里,一條在山坡上,還有一條在灘地上。為什么有上下之分呢?上面是海水很高時使用的道路,下面是海水退下時的道路。”如今,有《適野亭記》題刻的石塊,已砌在了百姓的房墻,古渡口遺址新辟為“西鳳凰山公園”。

    東路古道從適野亭出發,過了古石堰,便是云山古沃壤村,西路古道向西北經老君堂、黃墓莊至平山,向東進入北城墟溝,向西北直通西墅碼頭,向城北可至海頭灣碼頭,向城東經孫家山可至老窯。

    與西路古道相比,東路古道山灣眾多,曲曲彎彎。張義成說:“在歷史上,海水高潮時期,山灣間建筑壩堰擋水,有效地保護了民田,壩堰有的也就成了道路,變為進山的捷徑。但遇到海潮暴漲時期,堰毀路斷,只能沿山而行。”

    西路古道經南城南門向東,經官井向北,經蘇莊東、葫蘆山、關口等地,至山東莊太平觀東行。一路向西經古諸韓村,至月牙石連接西路古道。一路向北至諸朝,由黃嶺村翻山至古石堰南頭。過虎口嶺可至世外桃源宿城,再向北至田灣、高公島、黃窩。

    03

    “巖石堠”矗立守望千年古道

    踏上連云港市開發區朝陽街道西山的西北坡,沿著一條荒草沒徑的古道行走。走出大約1公里左右,道旁有一處天然石崖,可以看到石崖上刻著“巖石堠三十里”6個字。

    石崖南北長17米、高4.5米。在當地人口中,這處石崖俗稱“大招崖”,又叫“石臺”。2010年被連云港市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

    據了解,此石在20世紀80年代文物普查時被發現后,被定為宋代用于標記南城與墟溝(北城)之間距離的里程碑。由此可見,當時在南城與墟溝之間,存在著一條古道,它從南云臺山起經中云臺山,一直通向北云臺山。

    古人是如何記錄自己走了多遠的路程呢?張義成說,古官道上,每經過五里處,堆一個大土堆,稱為“單墩”或“單堠”。再經過五里,再堆一個大土堆,是兩個頂的,稱為“雙墩”或“雙堠”。

    “隨著云臺山周邊道路建設,堠墩逐漸消失,有的只知道其位置了。”張義成說,“現存堠墩遺址有20多處,如南城北門外的五里墩、大村的白沙墩、漁灣的團墩等。”

    04

    文人墨客沿途留下瑰寶

    在步行為主的年代,蒼梧古道是南北城往來的主要道路,古道把古云臺十八村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沿線三十六景更是引人入勝。

    唐宋時期,蒼梧古道相當于現在的“國道”,沿途自然風光秀麗,歷代文人通過古道頻繁往來,在此留下了許多文化遺產,為古道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

    宋代蘇軾的《次韻陳海州書懷》最為貼切:“郁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詩中盡是對蒼梧古道旁海上云臺山大氣磅礴景色的贊譽。

    當路村看上去不顯山、不露水,平平常常。可打開經5次修訂的《三槐堂東海當路王氏宗譜》及連云港市的一些地方史志資料,才知這個山隅小村的不凡之處。從五代至清,有27人榮登科榜,其中狀元2人、進士23人。

    05

    荒廢古道串成線換新顏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告別了肩挑手提的歲月,云臺山地區的道路四通八達。這條從南城到墟溝的蒼梧古道,終于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現在是誰在替代蒼梧古道呢?除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外,還有兩條通道:一條為環云臺山大道,另一條為徐新路、G25長深高速和G15沈海高速。它們穿梭在深山之中,遇水架橋,逢山開路。連云港市公路中心副主任楊曜武說,“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均由兩車道逐漸升級為雙向四車道、六車道、八車道。在其周圍,黃海大道、海濱大道交會暢達,直達港口。”

    在云臺山景區云臺街道凌州社區,一條條鄉村瀝青路縱橫相連,直達村民房前屋后。“我們這里公路實現了組組通、戶戶通,方便了群眾出行,也提高了生產生活水平。”云臺街道凌州社區黨總支書記孟祥龍感慨。

    道路的修建也為村民脫貧鋪就了致富路。云臺街道居民梁藝馨經營著一家板栗采摘園,生意的紅火得歸功于門前那條生態富民環云臺山大道。環云臺山大道景區段全長約16公里,不僅串起了花果山、孔雀溝、漁灣、東磊等景點,還改善了云臺山景區周邊交通環境。

    古道換新顏,奮力譜新篇。無論是當路的華麗變身,還是環云臺山大道的舊貌換新顏,都是連云港市交通發展的一個縮影。據云臺山景區建設局局長朱棟梁介紹,僅云臺山景區就已建成40公里悟空大道、八戒路、沙僧路、唐僧路等極具西游特色的網紅道路,建成133公里游步道、16公里生態富民環云臺山大道,鋪設十余公里鄉村瀝青路,不僅保障了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還進一步促進了公路沿線的農業產業發展。

    “現在雖然有了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國道、高速公路,但我仍然不能忘記那條蒼梧古道。”張義成說,“唯有不忘記過去,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相關新聞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蜜国产精品jk白丝AV网站| 日韩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bv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男同|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婷婷射精av这里只有精品 |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日韩一级特黄av毛片|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看|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ⅴ嫩草|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