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張顯坤)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要素集聚能力決定著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人才競爭日趨加劇。為提高比較優勢,江蘇省連云港市樹立“大人才”觀,一方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另一方面積極構建覆蓋思想、工作、創業、學習、生活的人才優質規范服務體系,最大限度激發人才的創新熱情和創業活力,讓人才在連云港競相成長、實現夢想。
深化體制改革
不拘一格用人才
“我是碩士學歷,只能達到E類人才標準,沒想到通過‘舉薦委員會’推薦,我的人才類別提升了,孩子也享受到了子女優先入學政策。”李華鋒是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制劑分公司質量副總監,近日,他在連云港市人才等級認定中經用人單位舉薦,被評為D類人才,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人才優惠政策。
針對重點企業面臨的人才培養和引進難問題,連云港市打破“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人才評價觀念,將評價人才的權限下放給用人主體,實行“人才舉薦制度”,借助專家學者、知名企業負責人等“大咖”的成功經驗和識人用人能力,經用人單位和舉薦委員會推薦,連云港市委人才辦牽頭進行審查、考察后,引進的人才可不受學歷、論文、獎項等硬性條件限制,直接享受相應人才等級認定和相關資助支持。
人才是第一資源,為利用發達地區人才富集優勢,連云港市打破人才區域藩籬,通過設立離岸孵化基地,鼓勵企業到國內發達地區、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分支機構等“人才飛地”和離岸孵化器,就地使用人才資源。目前,已在上海等地先后成立16個飛地孵化器,擁有碩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2000余人,已落地項目75個,引進各類高端人才80人。
加大資金投入
拓寬人才“朋友圈”
投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對于城市而言,人才和資本的集聚能力更是影響其發展的重中之重。連云港市加大人才資金投入,發揮各類基金集聚資源、服務項目的優勢,吸引優質項目和優秀人才來連落地發展,著力拓寬人才“朋友圈”,提升城市競爭力和人才吸引力。
連云港市打造“基金+人才+項目”模式,著力解決好項目落地缺乏啟動資金等實際困難。連云港市在2.7億元醫藥人才創投基金基礎上,又重磅發布首期3億元人才創投基金,面向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產業領域,重點支持種子期、初創期和成長期的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撬動更多優秀人才、優質項目精準落地,持續優化“資本賦能創新、金融服務人才”生態。
創優人才生態
打造全周期服務
在連云港,一名高層次引進人才有多幸福?小到生活補貼,大到教育、醫療、住房,全部都安排妥當。
“到企業工作后,人才辦工作人員及時講解相關政策,幫助我們申請,兌現也很及時,很快就拿到了人才補助,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活壓力,讓我倍感連云港服務人才的速度和熱度。”正大天晴藥業集團制劑研發科室負責人李宛婧說。
連云港市著眼人才所急、所需、所盼,打造“居、業、學、醫”人才無憂政策包。大力實施“花果山英才計劃”,2020年至2022年,共資助雙創人才287人,資助資金達9775萬元。共為1592名高層次人才發放購房券1億元,為3793名高層次人才發放生活補貼約1.15億元。健全“購租補貸”一體化的人才安居政策,妥善解決人才配偶安置和子女入學需求,優化人才就醫綠色通道,及時解決人才的“小家”問題。
今年,連云港市進一步優化政策,擴大購房券發放范圍和生活補貼發放范圍。符合條件的本科畢業生、中級職稱(技師),可享受購房券、公積金提額、商業貸款優惠等相關配套政策。符合條件的碩士、本科畢業生和副高(高級技師)、中級職稱(技師)可享受相應生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