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胡偉 王蕾 李帥) 高額彩禮、鋪張浪費、大操大辦……這樣的場景在農村曾屢見不鮮。近年來,連云港市大力推進農村紅白理事會建設,并把紅白理事會制度納入村規民約。目前,全市1420個建制村和65個涉農社區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實現紅白理事會建設全覆蓋,做到了操辦紅白事全程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場所辦事,在服務群眾的同時有效遏制了農村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陋習。
“村里的紅白理事會在鄉村移風易俗中起到很大作用,辦事不再攀比,鋪張浪費的現象也沒有了,現在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在村里已形成習慣了。”說起紅白理事會,海州區洪門街道洪門村村民陳建葉贊不絕口。
“移風易俗,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依靠人的力量。我們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制定《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規章制度,將反對高價彩禮、反對婚喪事大操大辦、反對鋪張浪費行為等納入其中,對村內婚嫁彩禮、禮金、宴席等事宜,制定‘限高’的具體量化標準,并嚴格執行。我們還通過發動鄉賢和德高望重的老者參與本村的紅白理事會,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管理,形成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不辦’的文明新風尚,深受村民們的歡迎。”洪門村黨委書記張道勇說。
“婚喪嫁娶按章辦,不良習俗有人管。”紅白理事會是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的一部分。隨著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用于婚娶喪葬等方面的費用也水漲船高,存在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現象。近年來,連云港市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狠抓精神文明建設,狠剎講排場、比闊氣、奢侈浪費的歪風,營造節約、簡便、文明的辦事風尚,倡導村民紅白事簡辦,尊老敬老、厚養薄葬,弘揚勤儉節約傳統美德,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取得良好成效。
“現在村民的婚喪嫁娶,再也不用撐面子大擺酒席了,只要跟村里紅白理事會說一聲,就會有專人幫忙把關,什么也不用操心。”說到村里的紅白理事會,板浦鎮東辛村的村民們感觸頗深。
筆者從連云港市民政局了解到,連云港市積極推動規范已有的紅白理事會,由村黨支部協調組織有威望、有能力的村民代表,完成紅白理事會人員配選和章程制定等工作。按照有威望、有品行、有學識、有善舉、有熱情的標準,選出鄉賢,組建鄉賢道德評議會,傳承美德、引領鄉風、宣傳政策等。在文化廣場、村務公開欄設立“紅黑榜”,村里的好人好事、先進典型等上“紅榜”展示,違反村規民約等反面典型和不良行為上“黑榜”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