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近年來,連云港海州區各基層黨組織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努力探索黨建引領富民興村新路徑,圍繞特色農產品資源,發揮特色鄉村產業帶動效應,將“土”味農產品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西紅柿“映紅”致富路
浦南鎮土壤肥沃、水質純凈、光照充足,非常適合發展日光溫室西紅柿種植。早在20年前,該鎮便開始發展日光溫室大棚種植西紅柿,到2017年,引入集瑞園智慧農業大棚,該鎮西紅柿種植逐步走向規模化、產業化、高端化發展路子。
近年來,浦南鎮利用土地、水利、交通等資源優勢,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以日光溫室大棚西紅柿為主的反季節蔬菜,種植規模逐年擴大,效益不斷提高。投入資金5000萬元,規劃建設西紅柿生產基地,圍繞“農業觀光、科技推廣、休閑采摘”一體發展的思路,建設了農業產業園區,并配套建設路、橋、渠、電、網等基礎設施。引進集瑞園、魯蘭河等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兩大園區、四大基地”,培育一批本土的西紅柿種植專家,注冊了“草舍”商標,草舍西紅柿獲得國家無公害認證。同時,圍繞傳統市場銷售模式和電商網絡銷售模式,不斷推廣西紅柿產品,擴大對外影響力。
如今,浦南鎮有草舍、新建、新灣、汪新等專業種植村,1000多戶專業種植戶。西紅柿遠銷各地,在市場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口碑。
西瓜地里“種夢想”
新壩鎮素有“瓜果小鎮”之美譽,西瓜種植已有30多年歷史,西瓜種植面積達5000余畝,種植玉麟8424、美都、拿比特等優質生態西瓜。近年來,該鎮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著力打造“花果香”田園綜合體,利用“西瓜+”將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推動農業產業全面升級。
由于該鎮土質帶沙,排水性好,具有西瓜種植的良好自然環境。在科技惠農助農政策的指引下,村民種植西瓜代代接力,全鎮每年西瓜產量約4.2萬噸。為了進一步打開銷路,新壩鎮黨委積極探索“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建立起“線上直播推介+線下展銷體驗”的電商銷售模式,讓瓤沙、味甜、汁多的西瓜走出連云港,并遠銷至周邊10余個省市。
今年以來,該鎮受邀參加518電商節,通過連工惠、連天下、抖音直播等電商平臺,拓寬了銷售渠道,瓜農每天在電商平臺銷售西瓜就達1000余箱,約1.2萬公斤,西瓜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來源。同時積極搭建平臺,吸引客商觀光考察、投資興業,推動農業資源開發、旅游休閑、招商引資協同發展,在希望的田野上打造安居樂業美麗家園。
葡萄爬上“豐收架”
金秋九月,正是葡萄豐收的季節,陶灣村葡萄園里隨處可見采摘葡萄的村民忙碌的身影,到處洋溢著葡萄豐收的喜悅之情。
陶灣村坐落于風景秀美的錦屏鎮,素有錦屏“葡萄村”的美稱。陶灣村新任“兩委”班子上跑下聯,邀請市、區農業科技部門專家、教授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鎮村干部下沉一線結對幫扶送知識講政策,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強大動力,用心用情讓農戶掌握“造血”能力,從根本上拔去“窮根”。
今年陶灣村建立黨建引領葡萄種植示范點,建成江蘇省內最長葡萄長廊,建設鋼架大棚占地380余畝,引進富態八號、陽光玫瑰、巨玫瑰、蜜光、紫甜無核、巨盛1號等多種葡萄新品種,開拓“黨建+富民興村”的新模式,打造優質葡萄種植基地。同時,針對葡萄采摘和蔬菜采摘推出一系列衍生服務,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民”的“4個+”綜合生產合作模式,拓展以陶灣葡萄特色采摘園輻射區域;打破傳統的銷售模式,利用“海州采摘”微信小程序、提供微信群下單服務、推出“葡萄代言人”網上直播,“線上+線下”共同銷售,今年電商銷售量已達全村葡萄產量的15%以上。
茶旅融合走出鄉村振興路
小村村坐落于花果山街道最北側,距花果山風景區約3公里,青山綿延,風景秀美。土質、日照、氣溫等自然條件適宜,具有種植茶葉的天然優勢。
近年來,村“兩委”圍繞黨建引領富民興村,依托優勢自然條件,大力發展茶葉種植,打造優質茶葉品牌,以綠祥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主,采取“專業合作社+種植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支持村民參與茶葉種植、制作和茶藝展示等工作,帶動300余人就業,建有1300余畝的茶葉種植基地。先后榮獲江蘇省綠色健康質量信得過產品、江蘇省公認名牌產品等榮譽,特色產品“綠葵云霧”曾多次在全國、省級茶葉評比中獲獎。
今年以來,村“兩委”聚焦茶產業升級和茶文化發展,開展茶葉制作、茶藝、評茶培訓,傳承茶業傳統技藝,大力推進茶旅融合,計劃建設茶莊民宿,依托緊鄰景區的優勢,發展茶葉采摘、茶藝展示等特色旅游項目。承辦海州區第一屆茶旅文化節,以品牌帶動產業升級,促進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