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服務聾啞老人
——記灌云縣南崗鄉供電所電工袁立雨
【連網】 袁立雨,男,46歲,灌云縣人,南崗鄉供電所的一名普通電工。十年來,他義務服務聾啞老人王樹芳,風雨無阻。他的堅持讓鄉里鄉鄰為之感動,他的服務讓老人生活幸福無憂,他的行為見證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誠摯愛心。
一次偶爾相遇 結下服務情緣
事情還得追溯到10年前,當時,袁立雨負責袁姚和趙莊兩個行政村的抄表收費及用電管理工作,春天里的一個下午,他正在趙莊村巡線,突然被一位大媽攔住了去路。只見大媽不言語,只是用手不停地比劃著,右手指向遠處的一戶人家。眼前的情景令袁立雨很是詫異,家中有什么用電故障為啥不說話?這時一位村民過來告訴他,老人是個聾啞人。
當時,袁立雨真的不明白大媽在說什么,但他知道一定有事情需要幫忙。袁立雨來到了她的家里,見老人拉了拉燈線,燈沒亮,袁立雨頓時明白了,原來是老人家里停電了。經過細心檢查,他發現是刀閘保險絲熔斷了,于是很快為老人家接好了保險絲。看見燈亮了,大媽立刻豎起大拇指,臉上露出了笑容,嘴里一陣“咿呀”聲,大概是在夸獎袁立雨。
袁立雨從村民那里了解到,這位大媽叫王樹芳,已經65歲了,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去世早,現在只有她一個人住在小屋里。“她是一個殘疾人,也是一個留守老人,幫幫她是應該的,”袁立雨心想。次日,他自費購買了電線,閘刀等用電線材,再次來到老人家里,幫助她整理室內的老化線路,更換了開關,排除了所有用電隱患。
從這一幫開始,袁立雨就把照顧老人當成了一件日常任務,迄今已經堅持了十年。
一次真情服務 一次無聲感激
在以后的日子里,袁立雨把大媽的生活情況時刻掛在心上,無論是抄表收費,還是下鄉施工,只要經過大媽的門前,總要前去看看,見到缸里沒有吃水,拿起水桶就去提,見到老人的食糧不足了,就背起一袋稻谷到附近加工廠去碾米。在用電問題上更是細致周到,自從與老人聯系上后,老人的用電一直很正常。
在一個夏夜里,袁立雨和同事們在趙莊村冒雨搶修線路,當工作結束時已是深夜12點,回家路過王大媽的門前時,夜幕中見大媽手拿蒲扇站在那里。原來大媽家的漏電保器被雷電擊燒了,這么熱的天,沒有電怎么辦?他二話沒說,和同事開始幫助更換了保護器,當更換結束,他倆已熱得滿頭大汗。看到屋里燈亮了,電風扇又恢復了轉動,大媽高興地打著“謝謝”的手勢。
老人不識字,但卻是一位有心人,無論是袁立雨幫助她挑一次水,還是換一只燈泡,只要是上門服務一次,她總是在自家的木門上用粉筆畫上一筆,做一次記錄。日積月累,小小的門上已畫得密密麻麻,大家讀不懂老人寫的是什么,但是老人心里明白,這是對電工袁立雨愛心和誠信的無聲記載,一橫就是一次愛心行動,一豎就是一次真誠的體現,一橫一豎見證了一名農電職工的一顆真心。
老人在世一天,我就要服務一天
寒來暑往,歲月變遷,袁立雨照顧老人的決心和行動沒有絲毫改變。有人不理解,認為袁立雨與老人無親無顧,操這份心干啥?袁立雨說,她是一個殘疾人,也是一個留守老人,我們每個人都有關愛幫助的社會責任,何況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供電企業員工。
袁立雨的事跡也感動了村民。老人的鄰居李加明經常看到袁立雨出入于聾啞老人家中。起初以為是修電路的,后來日子就了才發現,袁立雨不僅僅是幫助老人修修電,而時常幫他做些家務,讓他們這些鄉親鄰里非常感動。
袁立雨義務照顧老人的事大家有口皆碑,他對工作也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令人稱道。多年來,他一直負責袁姚和趙莊兩個村近1000余戶的服務工作,維護、檢修、安全用電普及都是一肩挑,特別是在夏季,整天忙的連飯都顧不上吃。“既然干上了電工,讓大家用上電舒心電就是我的職責。” 袁立雨對自己的崗位充滿著自豪。自他到任工作以來,他的轄區內低壓線損管理始終保持在上級下達的指標范圍內,沒有發生一起客戶投訴事件,更沒有發生安全管理上的事故。
談到今后對王樹芳老人的照顧,袁立雨說“如今,老人的年齡已75歲,行動越來越不便了,只要老人在世一天,我的承諾就不會更改,服務就不會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