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情樂在助人中
——侍莊鄉老教師侍龍山助人為樂先進事跡
侍莊鄉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老促會常務副會長侍龍山,2009年退休以來,滿腔熱忱,甘當義工,他無私奉獻的癡勁,助人為樂的癡情,閃耀新風的癡心,受到人們普遍稱贊。
侍龍山一心想造福鄉里。他深知,一人力量有限,眾人力量無窮,要弘揚社會新風,就必須發動和依靠“五老”隊伍。前年春節前后的十多天里,他走村串戶,連日奔波,登門拜訪了全鄉百余位“五老”骨干,沒有厚禮,沒有許諾,捧出的是滾熱的心腸,收獲的是眾老的允諾。為幫助各村辦好校外教育輔導站,他常常和村里的干部、“五老”一起工作到夜晚。去年六月的一天下午,他檢查完喬圩、沈莊、厲蕩三個村的關工委、老促會工作,天已黑透,謝絕挽留,推著自己耗光的電瓶車回家,半路上被狗咬了一口,又遭暴雨,紫閃在眼前直繞,又冷又餓,全身濕透,到家已深夜11點多。第二天自費打了狂犬疫苗又照常工作。為搞好一個活動,他曾創下三天打光50元手機話費的記錄,而從未報銷過。他召集會議,“五老”無人缺席;開展活動,人人踴躍參加。“五老”和村干部們都說:“我們和侍龍山一起干關工,沖的就是他身上這股勁。”——這就是他的癡勁。
助人為樂,他首選孤貧兒童。對全鄉留守家庭子女,他有一本“小瓜賬”,詳細記載著姓名、監護人、生活學習狀況,并利用一切機會呼吁奔走,助學助困,送去溫暖。2012年7月,陸莊村考上高校的特困生陸達忙,正為籌措學費犯悉,侍龍山從《揚子晚報》上獲悉利群陽光助學消息,特地登門幫他申報,結果受助5000元,解決了入學前一大難題。2013年8月,裕豐村病災戶唐立前女兒唐春節考上大學,此前盡管得到一些社會資助,但由于家底太薄,還有一定缺口,侍龍山得知情況后,先后上市里三趟,幫她又爭取到2000元助學款,讓小唐高高興興赴校上學。近兩年,為類似的大學新生解困,侍龍山已幫助了14人,金額達5萬多元。對貧困中小學生,侍龍山同樣關心,通過多種渠道幫助10多人。孤兒葛善翔,生活無著,他通過縣關工委為其申報了省愛德基金會的孤兒救助項目,為核實材料和辦理相關手續,先后7次上門了解情況。愛德基金會的孤兒救助項目負責人劉女士前來探訪孤兒,她了解到葛善翔還有一個隨爺爺生活的弟弟同樣處境艱難時,或許是出于同情,或許是為侍龍山的熱心所感動,當場決定再增加一個救助名額,這讓侍龍山喜出望外。——這就是他的癡情。
他樂于助人卻棄私奉公。退休后,有位老校長看他比退休前工作還辛苦,就介紹他到新浦玻璃制品廠看大門,管吃管住,月薪1600元,然而被他一口謝絕,又有子舅介紹他去七道溝供電所看大門,月薪1500元還另有補助,同樣被一口拒絕,他執意從事這不拿錢的關工委、老促會工作。侍龍山家里并不富裕,退休后他與老伴曾在大伊山風景區租間門面開個書畫古玩店,打算增加點收入。開張不久,由于干上了關工委、老促會,癡情撲在工作上,小店幾乎沒開過門,白交了房租,最后干脆把店關掉。好心的親友勸他:“你為鄉里干事,也沒啥好處,完全不顧家,還貼上車費、話費、資料費,到底你圖個啥?”侍龍山回答:“別人快樂,我快樂!我就圖這個!”——這就是他的癡心。
作為老黨員、老教師,侍龍山十分了解宣傳的力量,用輿論助推助人為樂風氣的形成,他除了利用自身擅長寫作的優勢,編寫資料,組織學習,安排現場,開會觀摩,提高全鄉關工委、老促會的隊伍的思想境界,目前全鄉積極參加關心下一代活動、老區經濟開發促進活動的“五老”已達300多人,他們組織的業務文藝宣傳隊,自編、自導、自演,用喜聞樂見的花船表演、淮海劇、表演唱、舞蹈、淮海鑼鼓、快板、相聲、小品、對口詞等,宣傳新人新事新風,助人為樂的意義,宣傳隊先后在喬圩、沈莊、三合、陸莊等村及縣文體廣場宣傳10余場,受教育2000人之多,《今日灌云》及灌云電視臺、灌云廣播電臺均作了報道。省《關心下一代周報》和市《關心下一代工作信息》均報道過侍龍山助人為樂的事跡。
侍龍山以出色的工作和忘我的精神贏得了“五老”和村干部們的擁戴和支持。先后有16個受助學生及其家長自發制作錦旗送給鄉關工委。侍莊鄉關工委、老促會先后被縣、市表彰為先進集體,2013年10月鄉老促會還榮獲全國老區宣傳工作優秀獎,他個人先后被縣、市表彰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和老區開發促進工作先進個人,近兩年年終總結,鄉黨委在全鄉大會上授予他“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給他披紅掛花,還邀請列席鄉人代會。這才叫癡情終有回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