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在新浦區鎮海社區,有這樣一位老人,年過花甲,個頭不高,操一口贛榆口音走家串戶,為社區的建設工作嘔心瀝血,她就是社區居民交口稱贊的黨支部書記徐云秀。
徐云,女,1946.9.1日出生。1998年,剛退休的徐云秀來到鎮海社區義務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成為了一名只上班不拿工資的“編外”社區干部。在退休的這些年中,她始終堅持“人退休了但思想不退休”的原則,積極在社區發揮著余熱,為社區的建設默默地做出了貢獻。
共產黨員永不退休,在平凡的崗位上,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徐云秀剛到鎮海社區時,社區里的黨員基本沒有什么活動,社區居民感覺不到有黨員的存在。為此,她自己掏錢,把黨的方針政策復印后免費送到社區黨員的手中。她身上經常裝一個小本子,挨家挨戶了解情況。社區內共有1375戶,戶戶情況她都能了如指掌。小區的宣傳、治安、環保等工作她都干。每次支部活動、居委會學習,她怕打電話通知居民們記不住,就一戶一戶上門通知。南苑新村都是高達六層的居民樓,她每次都要歇上好多次才能通知完。
“社區需要我,我更需要社區”,這是徐云秀同志樸實無華的話語,也是作為一名黨員對黨的事業無比赤誠的真情流露。為搞好小區環境衛生,她帶領幾個黨員一周打掃一次新孔南路,有人便稱這是一條“黨建路”。每年的三八節、五一勞動節、黨的生日她都要組織黨員搞黨的知識問答,還組織黨員和部分居民給消防支隊、武警部隊洗衣被。
“家有老、是個寶”,“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這些尊老敬老的觀念如今在鎮海社區已深入人心,愛老助老成為大家的自覺行為,而在社區尊老的良好氛圍形成過程中,徐云秀起著關鍵的作用。幾年來,徐云秀處處以身作則,退休后將百歲的老公公接到家里自己照顧,老人想吃啥就做啥,想去哪就帶他去哪,并告訴兒女要孝敬爺爺。她對公公的關心無微不至,直至104歲的公公去世。
隨著老年工作的開展,定期為老年人服務的涉老糾紛調解小組、助老志愿者服務小組等隨之成立,真正做到了事事有記錄,件件有著落。她帶領老人們一起學習《老年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鼓勵老同志積極投身老年工作事業,同時組織他們利用廣播、電視、板報、畫廊、墻報、標語等宣傳渠道在社區內廣泛深入地宣傳《老年人法》和《維權條例》。
老年應是收獲的季節,收獲的季節她更沒有忘記悉心培育下一代。他把社區內一名失足少年當成親生孩子一樣,通過勸說、談心、正面教育的形式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心與心的交流,使這名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的少年步入正軌。之后,徐云秀又努力為他聯系學校上學,終于使他成為一名合格的在校學生。
針對部分兒童經常進入網吧,迷戀網絡游戲這一社會熱點問題,2004年6月,通過徐云秀的努力,社區成立了“五老”網吧義務監督隊,她任組長。這支老人隊伍經常到網吧檢查,作網吧老板的思想工作。人不能光顧著自己的利益而毀了青少年的一生,網吧老板也終于被她執著的精神感動,主動懸掛起“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的警示牌。她還舉辦社區與家長共同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手牽手活動,活動開始前她頂著烈日把孩子接出來,活動搞完了她又把孩子們逐個送回家。目前,轄區內沒有發現一個中小學生進入網吧和游戲機室的現象,連云港日報對這一做法進行了報道。
她腳踏實地的忙碌著,盡自己所能奉獻著。她帶領黨支部一班人,先后解決30多名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當她得知困難職工傅懷井和困難戶王功成正為各自的兒女讀大學的經費發愁時,并不富裕的她不僅自己掏錢還積極發動轄區黨員干部捐款和爭取有關企業的贊助,使兩個孩子圓了大學夢。王功成的女兒一直對她心存感激。今年,她考取了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以優異的成績向徐云秀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她就像一盞明亮的燈火,恒久照亮著這些大學生的人生之路。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徐云秀的感人事跡說不完,道不盡。她就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用實際行動影響和教育著社區居民。她用自己的雙手和滿腔激情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譜寫著絢麗的樂章,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描繪自己無愧的人生,為黨旗增輝添彩! (編輯:王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