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wǎng)】 在古城海州繁華的幸福中路上,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也不管是萬里無云,還是陰雨綿綿,從每天清晨四點開始,直到萬家燈火之時,總有8位身穿紅馬甲、不停勞作的姐妹們,她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伴著日出日落,周而復始地揮舞著手中的掃把,美化城市,書寫人生,無怨無悔,用自己勤勞的汗水,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她們就是20年如一日,始終踐行港城雷鋒車精神的環(huán)衛(wèi)女子清掃班。這個以夏興珍為首的環(huán)衛(wèi)女子清掃班,一直活躍在海州人流量最大的窗口路段—幸福中路上。他們把自身的保潔工作與服務群眾、回饋社會有機結(jié)合起來,兢兢業(yè)業(yè),用“心”服務,受到了沿街商戶們的一致好評,并被親切地稱作幸福中路上“流動的垃圾站”。
“夏大姐,今天什么時候下班?”“還問我嘞,你們不下班我們能下班啊?”夏新珍夾雜著濃濃海州腔的回答惹來周圍人一片笑聲,他們紛紛從自家的屋里拎出大大小小的袋子,邊說笑著邊遞給夏新珍。“我們在這條幸福路上待了十年多了,一直是她們8個人負責打掃整條街道,現(xiàn)在一看到她們,我們就知道,倒垃圾的時間到啦,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亂倒垃圾啦。”一位商戶笑著說。最初的幸福中路,僅僅1000多米的路段上,商家密集,人流量大,污染嚴重。往往這邊剛掃完,那邊就又被隨意倒上了,亂丟亂倒垃圾隨處可見,自從夏興珍她們成立了女子清掃班后,采取了親切便民的服務方式,她們不僅耐心地跟著別人后面隨時清掃垃圾,而且主動上門收垃圾,方便沿街商戶,時不時地還和一些商戶拉拉家常,這樣一來二往,很快地就和沿街的商戶都熟絡起來。“看她們幾個女同志風里來雨里去地忙,我們實在不好意思再亂扔垃圾了,所以大家都把垃圾用袋子裝好,放在門口等她們來拿。當她們經(jīng)過門前時,我們要么主動送給她們,要么她們自己就來取走了,不聲不響的。”幸福路一位商戶說。這條長長的幸福路,夏興珍和她的姐妹們每天都要交叉走上十幾二十遍,邊撿地上的廢品邊收沿街商戶和攤販產(chǎn)生的垃圾。據(jù)粗率統(tǒng)計,半天下來,8位女環(huán)衛(wèi)工能收3車垃圾,一天下來就是7到8車垃圾,總重量超過2000斤。每天早上4點她們就推著車子、拎著掃帚上路了。當路上的車流人流密集起來的時候,她們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一天的第一次清掃工作,開始沿街收集、撿拾垃圾。左手拎著塑料袋,右手拿著鐵夾子,身穿“黃馬甲”,頭戴白口罩,在這條幸福路上日復一日地反復勞作,現(xiàn)在儼然成了沿街商戶們的貼心流動垃圾站,更加形成了幸福中路的一道獨特的黃色風景線。亂倒亂扔垃圾的現(xiàn)象也比以前好多了,夏新珍和7個姐妹也被幸福路上的商戶攤販們送了個新稱號,“流動垃圾站”。 (編輯:王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