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自陽12年無償獻血過萬毫升
【連網】無償獻血者都擁有一種無私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懷,他們猶如一股春風,又似一場春雨,在不經意間滋潤著人們心田,令人為之振奮,為之動容。
東??h老師趙自陽便是這樣一個人:12年的時間里,他無償獻血28次,捐獻血小板5次,累計獻血量超1萬毫升。如果救助一個傷者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的話,他所獻的血已能救活12個人。
回報社會 獻血救命
著裝樸素、憨厚淳樸是趙自陽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18日,一場冷空氣到來,寒風瑟瑟,讓東海的氣溫又降低了好多。在金橋實驗中學,數學老師趙自陽剛剛下課,身上那件黑色羽絨服顯得有些老舊。“我父親是孤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趙自陽坦言,“獻血能救人,我獻血的初衷就是想為社會做點兒事。”
2000年暑假的一天,正在家中看電視的他,因為一檔關于人體血液健康知識的節目,開始了他與無償獻血千絲萬縷的聯系。就在那個暑假,趙自陽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忐忑地登上了縣城惟一的一輛獻血車。第一次,他捐獻了200毫升。按照半年一個獻血周期的規定,趙自陽成了最守時的自愿捐獻者,獻血量也從開始的一次200毫升慢慢地增加到每次400毫升。
2004年9月,趙自陽從報紙上了解到,很多白血病患者因在國內成員有限的骨髓庫中找不到合適的配型,不能及時得到醫治失去生命,毫不猶豫地申請成為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成員。
常年的獻血經歷,趙自陽明白成分獻血對于臨床治療更為有效。近年來,他又參加到捐獻血小板的隊伍中。因為捐獻血小板只能到市血站才能操作,趙自陽每次都是提前一天買好火車票,一早從東海乘火車到新浦火車站再轉公交車前往血站。
執著12年 愛心永恒
執著奉獻是趙自陽給我們的第二印象。
“想為社會做點兒事”是趙自陽無償獻血的初衷,也是他12年來持之以恒的動力。
“他幾乎一到可以捐獻的時間就會來,這么多年來,我們都成老朋友了。”東??h血站的工作人員說,他們都知道趙自陽是老師,但是即便再忙,趙自陽都會抽出時間來獻血。
起初,趙自陽獻血都是“偷偷”進行的。“1998年,全國開始推行無償獻血,2000年的時候,獻血仍然不被很多人了解,在全縣獻血的人還很少。”趙自陽說,一開始獻血都是瞞著家人,獻完血回到家從不休息,該干什么還干什么。
“我去獻血不為別的,就是想多救點人。”趙自陽告訴我們,有時他臨時接到通知,需要趕去血液中心獻血,他不想讓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們知道,就低調調課,速去速回。
家人不支持,身邊的同事也不理解,甚至被懷疑是在賣血。他沒有辯解,只是用自己了解的科學知識向他們說明無償獻血是公益,不光是對社會做出了貢獻,對自己身體也有好處。
2008年,趙自陽的岳父手術,急需輸血。當時醫院缺少血源須家屬自行解決,一家人正在著急時,趙自陽拿來自己的獻血證,以“互助獻血”的方式解決了手術用血。直到這時,趙自陽的家人才知道他獻血的“秘密”。
平凡堅守 引領風尚
偉大高尚是趙自陽給我們的第三印象。
一邊是“血荒”、“血庫告急”,一邊是無償獻血的人數驟減。2010年,因為“郭美美”事件,趙自陽的獻血行為遭到了同事的調侃:“你無償捐獻的血說不定也給別人拿去高價賣給病人了。”
“獻血救人”是趙自陽最淳樸的心愿。“一個垂危的傷者,也許一袋血就能使他起死回生,沒有這袋血他或許將不治身亡。”正是趙自陽這種無私、博愛的精神,讓越來越多的身邊人轉變認識,慢慢地一些同事開始接受無償獻血。這些年來,在趙自陽的帶動下,先后有李文志、楊春江等十多名老師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他的家人也由開始的堅決反對變成積極參與。
去年春節,趙自陽突然接到市血站打來急需血小板的求助電話。接完電話,趙自陽立刻放下手頭的事情,提前買了火車票,第二天一早趕到了血站。
救急如救火,人命關天的大事,一刻鐘都不容耽誤。趙自陽就像待命的戰士,只要接到血站的電話,他就會義無反顧地沖去救人。不僅如此,趙自陽還經常主動打電話去詢問,要是缺了,這個隨叫隨到的“移動血庫”馬上就會趕去。
“從沒見過他這樣的志愿獻血者,我打心里佩服他!”金橋實驗中學校長侍海軍對趙自陽這樣評價。
“獻血對我們來說,不算什么,但對需要它的病人來說,非常珍貴。每獻一次血,就可能救一個人的命。”趙自陽說,只要身體允許,就還會繼續在無償獻血的路上走下去。他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救人的隊伍中,為更多需要血液的病人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ň庉嫞和醴虺桑?/p>
HL3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