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壽花根植社區服務群眾 扶貧助困樂于奉獻
【連網】“群眾有困難找到我,我就盡全力幫助”。這是徐壽花一直的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她用愛心串聯起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她用愛心構筑起街坊鄰里互幫互助的友誼橋梁。
徐壽花,今年66歲,是西苑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提起她的名字許多居民都會非常熟悉,因為由她帶領的志愿者服務隊經常活動在社區,積極參與社區環境整治、扶貧助困、義務巡邏、鄰里糾紛調解等工作。十幾年來,一心將業余時間奉獻給社區,累計服務時間6000余小時。對社區有求必應,對群眾有困必幫,用愛心贏得了大家的贊許。
扶貧濟困,她是鄰里的熱心人。2003年,西苑社區一個姓古的男青年因一場車禍花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家庭陷入“經濟危機”,后續的治療成了問題,徐壽花知道這件事后,走街串戶為其募捐,共募捐18000余元,當她把募捐的錢送到小古的家里時,其家人感動的泣不成聲。徐傳軍是社區中一個失去雙親10余年的弱智青年,生活上一直有社區照顧。后來,熱心的徐壽花就主動擔起照顧他的義務,平時經常的接濟他,不時的給他送些好吃的和干凈的衣服、被褥。每周還會和幾名志愿者來幫他收拾家務,清洗被單等,徐傳軍逢人便說徐姨是一個好人,多虧有社區和徐姨的照顧,才使他的衣食住行變得更為方便和舒適。西苑社區有十幾家是平房戶,地勢低洼,每逢雨季來臨,降雨量稍大,就會造成十幾戶被水淹,這時徐壽花就會挨家挨戶通知,提醒各家注意水情,及時轉移。類似這樣的事情舉不勝舉,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平凡人做的不平凡的事,而在徐壽花心里認為這只是一個普通人做的再普通不過的事了。
樂于奉獻,她是社區的好幫手。西苑社區是一個開放的小區,外來人口和流動人口都比較多,治安問題一直是社區非常關注的大事,當社區主任找到她,希望她能帶領退休老人帶上紅袖章義務巡邏時,她義不容辭的答應了,并在最短時間內組建了一支15人的夕陽紅義務巡邏隊,每天不管刮風下雨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如今這支巡邏隊已增至45人。義務巡邏隊不僅負責在轄區內治安巡邏,自2010年4月起,還擔負起轄區大慶路小學學生安全出校工作,每天中午11點和下午的4點,徐壽花都準時帶領隊員們來到校門前,拉起警戒線,確保學生安全放學。
徐壽花還積極參與和諧社區建設,擔任社區鄰里調解員一職,平時注意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調解,將矛盾遏制在萌芽狀態。2008年的一天,徐壽花路上遇到一個鄰居,在和她打招呼的同時,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經仔細詢問,才知道她和丈夫發生了口角,準備回娘家住一陣子,徐壽花就地做起了思想工作:為了家庭為了孩子,遇事要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不能因一時沖動,給孩子帶來傷害。夫妻吵架沒有隔夜仇,各退一步家庭和睦。在徐壽花的勸說下,她轉身回了家,一場家庭矛盾就這樣平息了。
自編自演,她是繁榮社區文化的領頭人。徐壽花本人酷愛民間節目表演,在她的精心組織下,西苑社區夕陽紅藝術團成立了,每逢重大節日,她都會帶領隊員自編自演一些喜聞樂見的節目表演給小區居民看,同時結合社區工作內容進行法律知識及文明知識的宣傳,居民既開了心也受到了教育,深得居民的喜愛。每年多次代表社區和街道參加區級及以上組織單位的演出,均獲得好評。如今,徐壽花每天利用早晚時間在居民相對集中的小公園內進行排練節目,引來不少居民的停足駐目,既開了心,又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徐壽花就是這樣一個熱心人,被她幫助過的人、為社區做過的事多得連她自已也說不清楚。用她自已的話說,就是奉獻一天,快樂一天。 (編輯:王夫成)
6im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