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電子煙的潛在危害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但近年來市場上依然涌現出口味眾多、款式新奇的電子煙產品,受到許多年輕人的熱捧。近期,一種新型電子煙產品出現在市場上,其宣稱“天然植物提取”“安全上頭”,吸引了不少追趕時尚潮流的年輕人購買和吸食,甚至一些未成年人也深陷其中。
殊不知,這種“上頭”電子煙內含有被國家整類列管的合成大麻素成分,本質上是一種新型毒品,不但對吸食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也為電子煙行業帶來了新的亂象。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兩起販賣“上頭”電子煙案件,涉案嫌疑人平均年齡僅20歲?!斗ㄖ稳請蟆酚浾呔痛瞬稍L了辦案檢察官。
明知違法仍以身試法
使用表情包逃避打擊
“00后”張華有個經營電子煙體驗館的朋友趙宇,在2020年初一次閑聊時,趙宇提到自己試過“上頭”電子煙,并稱“抽這個比普通電子煙有意思”“越吸越上頭”。
“鐵哥們”面前,趙宇也沒藏著,偷偷告訴張華這里面添加了大麻的提取成分。張華當即表示,自己也想試試。沒過多久,張華便和趙宇一起吸食并售賣“上頭”電子煙。
今年4月,得知趙宇手頭“有貨”,張華便向其購買再轉賣給他人。3個月內,張華共購買4次,每次均以70元/個的價格購買加了“上頭油”(即合成大麻素油)的電子煙,再以170元/個的價格賣給下游買家。
據辦案人員介紹,此類案件的嫌疑人以20歲左右的年輕人為主,不少未成年人也參與其中,一般在酒吧、KTV、賓館等場所呼朋引伴推銷“上頭”電子煙,誘導他人吸食。嫌疑人往往通過轉賣煙油賺取翻倍的利潤,以販養吸情況較為普遍,同時他們在心理上將聚眾吸食“上頭”電子煙視為朋友間維系友誼的方式。
在今年7月發生的另一起案件中,22歲的錢浩和19歲的李麗是販賣煙油的“老搭檔”,在看到國家將于當年7月1日起正式將整類合成大麻素類物質列為毒品進行管制的新聞后,二人不僅沒有“收手”的念頭,還商量漲價賣出剩余的“上頭”電子煙油。
“被管制以后貨就沒那么好拿了,咱們看看行情,可以把價抬一抬”“不知道被抓了怎么判,如果就判幾個月的話也沒什么要緊”,面對明令禁止的規定,二人依然存在僥幸心理。
李麗以表情包作為交易時的交流語言,如用向上的箭頭加大腦圖標指代“上頭”,用閃電的圖標表示閃送,意為手上有“上頭”電子煙,可以送貨,在聯絡到買家后又迅速刪除相關信息,試圖逃避警方打擊。
成癮性更強危害更大
如若濫用或導致猝死
錢浩向辦案人員交代,他販賣的“上頭”電子煙裝在透明的小瓶子里,質地很黏稠,可以通過添加食用顏料變成各種顏色、各種口味,以此吸引購買者?!吧项^”電子煙在外觀上和普通電子煙基本一致。
合成大麻素類物質是九大類新精神活性物質中的一類,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不依賴于大麻種植,成本更低,獲取更便捷,并且能產生更為強烈的興奮、致幻等效果。
關于何為“上頭”,張華在接受訊問時稱:“抽了幾口后就頭昏腦脹,眼睛模糊,四肢無力,后來又覺得很輕松,幾天不抽又煩躁。”錢浩也提及“吸食后變得亢奮,舌頭發麻,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吸完以后我就覺得不對勁,頭暈乎乎的,胃部有痙攣的感覺,還有點想吐?!鄙姘溉藛T王雨在吸食后立即出現了不適感。
據專家介紹,合成大麻素類物質的精神活性一般強于普通大麻素4至5倍,有些甚至強于幾十倍至上百倍,成癮性更強,對人體的危害也更大。吸食后會出現頭暈、嘔吐、精神恍惚、致幻等反應,濫用會出現休克、窒息甚至猝死等情況,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引發數起毒駕、故意傷害等危害公共安全事件。
交易隱秘難納入監管
提高新型毒品辨識力
2018年8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聯合發布《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明確了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2019年,電子煙“線上禁售令”的正式實施進一步加大了對電子煙產品的市場監管力度。
據不完全統計,蘇州地區電子煙專賣店以及商超、便利店等存在擺賣的電子煙實體店共有1200余家,其中吳江有230余家。
辦案人員發現,一些電子煙經營者雖然在門店內張貼了“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標語及廣告,但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存在不仔細核實購買者是否已成年的情況。此外,朋友介紹、跑腿送貨的交易形式則更難納入監管。
今年以來,吳江地區辦理的吸食“上頭”電子煙案件中,未成年吸食者占比近四成。雖然國家已明令禁止,但販賣、吸食“上頭”電子煙的案件仍時有發生,且青少年人成為主要的吸食群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涉案人員法治意識的淡薄,另一方面亦折射出其缺乏積極健康的生活志趣。
“開始就是好奇,圖個新鮮,后來感到無聊的時候就想吸兩口?!薄坝袝r候心情不好,就加點大麻油,吸完也覺得開心一點了?!眳墙瓍^檢察院辦案人員發現,一群年輕人相約在家中或酒店房間內一起吸食“上頭”電子煙是常見的情形,吸食者將抽“上頭”電子煙當作消遣玩樂的方式,罔顧毒品危害與法律約束。
辦案檢察官提示,新型毒品不是時尚潮流,廣大青少年應警惕“合法上頭”的騙局,不吸食、不買賣,摒棄僥幸心理,堅決遠離毒品。
檢察官建議,要引導年輕人摒棄對潮流的盲目追逐,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公眾對新型毒品的辨識能力;各部門要加強電子煙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電子煙包裝下的新型毒品交易,遏制“上頭”電子煙的泛濫態勢。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