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李耀華
連日來,港城氣溫持續在冰點左右徘徊,一些小區如期實現集中供暖。不過,記者近日在海州主城區走訪發現,不少以往實施集中供暖的居民小區早已風光不再,集中供暖覆蓋面呈現總體縮水之勢。據介紹,今年我市繼續試行供暖“廠網分離”,即由相關熱源企業提供熱能,其管道維護及送暖到戶則由供熱公司運營。相關人士指出,相較土暖氣、燃氣爐及電地暖等采暖方式,集中供暖仍是最節能環保的方式。但從不同小區居民對集中供暖的反映看,這種新的供暖政策并未帶來本質變化,采暖方式多元化讓小區居民有了更多選擇,而一些居民樓業主意見不一,也成為集中供暖不溫不火的重要原因。
集中供暖
市民樂享溫暖如春
按理說,實施集中供暖的小區樓層較高者往往室溫更高一些,但海州常樂新村新電公司宿舍3號樓的王女士家卻不一樣。“我家住在5樓,但打開暖氣閥卻感受不到一點點溫暖。”記者剛剛來到該小區就聽到這樣的抱怨,物管工作人員趕緊上門服務,這才發現該業主室內暖氣管道存在堵塞問題。小區物管人員告知,這里幾棟樓的供暖目前還處在試壓階段,試壓結束并完成維修,小區居民將享受足夠的暖意。就目前而言,該小區絕大多數居民已開始享受集中供暖帶來的舒適。盡管如此,從該小區門口貼出的告示看,仍有20多戶居民未交費,這讓不少已交費的居民頗有意見,因為未交費就會產生“蹭暖”的嫌疑。
按照計劃,我市今年供暖從12月1日起,至明年2月底結束,并將根據具體情況適時提前或延后。負責管網維護的市政公用公司此前已做好老管網維修和新管道鋪設,很多小區和單位辦好相關手續后即給予送暖,園林小區、津華苑等已提前開始接受供暖服務。“小區已經開始供暖,室溫基本保持在25℃,感覺還是挺舒服的。” 津華苑B2號樓居民張女士喜不自禁,“一般情況下是根據上下班時間確定供暖時段,現在剛剛開始送暖,好像是全天持續供暖。”除小區最靠近海連路的高層商住綜合樓及未交費的用戶外,業主們普遍享受到了足夠的“暖意”。一些有供暖需求的企事業單位大樓外冒著蒸氣的疏水閥也顯露出足夠的熱度,早已集中供暖的市中醫院門診及病房大樓同樣溫暖如春。
曾經的賣點
如今變身“擺設”
除津華苑等小區外,目前實施集中供暖的小區還有園林小區、六號街區、通泰名人居、萬源小區、蒼梧小區等。不過,相較上述已實施供暖的小區,此前曾實施集中供暖的萬福家園、麻紡小區、極美苑、玫瑰苑及康泰新村均已風光不再,這些小區集中供暖設施雖然仍布滿小區樓宇之間,但銹跡斑斑的管道至今仍是冷冰冰的,且似乎再也無法正常使用。因為上述小區已多年不再實施集中供暖,很多管道年久失修已廢棄,新孔路、大慶東路及康泰路的供暖主管道基本成了擺設。“當時我們房子比周邊小區要貴那么點兒,就是因為小區有集中供暖。”萬福家園5號樓的周先生說,“但小區只在剛剛投入使用的前兩年享受了暖氣,這兩年供暖就停了。2016年冬季還有人招呼收費供暖,當時幾乎沒有居民響應。今年小區連供暖通知告示都省了。”
市城鄉建設等部門根據我市氣溫情況適時啟動冬季供暖,此前已就此專門召開多次協調會,明確熱源單位和供熱服務單位職責。盡管如此,市民參與集中供暖的熱情并不高,不少小區集中供暖被擋在了“最后一百米”。在海州西小區常樂新村片區,新電公司宿舍是集中供暖“僅存的碩果”;在六號街區近千戶居民中,也只有180多戶居民使用集中供暖;常樂新村原供電公司宿舍、康泰新村、公園新村的大部分居民樓等此前均有集中供暖,但如今幾乎均因部分居民參與度不高,或不夠齊心而失去了機會。“集中供暖是個半年閑的裝置,一兩年不使用,以后基本就報廢了。”從事供暖維修的邵師傅說。相當多的小區居民由此被擋在了供暖的“最后一百米”,面對寒冷,大家只能眼巴巴地“望暖興嘆”。
多元采暖
讓集中供暖面臨新的問題
我市屬南北過渡地帶,不屬于強制供暖地區。近年來,集中供暖一直處在較為尷尬的境地。盡管如此,我市在集中供暖的推廣上仍有不小的力度。考慮到集中供暖是重要民生工程,市經信及城建部門對集中供暖予以推動,除對熱電企業給予適當脫硫補貼外,還對熱電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并從2016年實施“廠網分離”,希望有更多的居民接受集中供暖,但其收效則難盡如人意。據介紹,目前海州龍尾河以西大約有100萬平方米的集中供暖區,龍尾河以東僅有幾個小區和公共服務單位使用集中供暖。從數量上看,港城市政公司管轄的供熱范圍有所增加,但這是因為其新接手了其他單位的供熱區。總體而言,海州城區集中供暖小區的數量和面積是縮小的,且有進一步萎縮的趨勢。因為此前東區不少高檔小區近年來均不再實施集中供熱,而目前兩大熱源企業,新電公司和新城熱電余熱是過剩的。
顯然,僅有職能部門和供暖企業的熱情還不夠。如果居民不積極配合,即使暖氣已通到小區門口,想集中供暖的居民也無可奈何。“小區過去實施集中供暖,總有人‘蹭暖’,現在我們自家安裝了燃氣爐,用多少花多少錢,再也不用擔心有人‘蹭暖了’!”麻紡小區7號樓的王先生說。而采暖方式的多元化,也讓集中供暖前景變得撲朔迷離。由于擔心小區集中供暖難以齊心,確有很多小區居民都裝了燃氣爐或電地暖。不過,相比燃氣爐和電地暖,集中供暖更加環保節能。供暖企業建議,具備條件的市民還應首選集中供暖,以降低能源浪費,減少環境污染,畢竟集中供熱用的大多是熱電企業生產性余熱。
對于暫時未能享受供暖且具備集中供暖條件的居民區或商服單位而言,仍可及時向港城公用公司申請供暖。工作人員將安排專人上門,對用熱性質、面積等供熱資料進行復核,若符合條件即可提供供熱服務。當然,集中供暖并不限于海州城區的模式,連云區東盛世紀花城小區“煤改氣”集中供暖,也是很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