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新語)時光為卷,奮斗作筆。鋪展“十四五”的壯闊藍圖,連云港港以深藍大海為紙,以奔涌潮聲為韻,將五載春秋揮毫成一幅樞紐崛起的奮進畫卷。
回望“十四五”,連云港港用五年時間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撐桿跳”——撐的是國家戰略的桿,跳的是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從被城市包圍的傳統港口,到引領開放的國際樞紐;從陸海聯運的通道節點,到東西互濟的戰略支點,其變化之大超出預期。
全港吞吐量、集裝箱量從“十三五”末的2.52億噸、480萬標箱增至2024年的3.46億噸和669萬標箱,預計今年繼續保持增長。其中,整車出口從“十三五”末的8.5萬臺增至2024年的35萬臺,穩居全國外貿出口第三;集裝箱航線、海鐵聯運通道、海河聯運通道至2025年6月底分別增至99條、25條和14條;“三樞紐一體化”運營格局初步形成,與上海港、中西部合作不斷深化;深水化突破、智慧化賦能、綠色化轉型均取得重大進展……
各具特色的業務板塊協同并進,主力貨種與新興市場齊頭并驅,港口發展在復雜環境中彰顯強大韌性,正朝著建設國際樞紐海港的目標穩步邁進。
攻堅“硬骨頭” 強基固本促升級

“第50艘全球最大40萬噸級礦石船到港!”9月初,隨著40萬噸滿載礦石船“明遠”輪的“從容”靠泊,再一次展示了連云港港接卸超大型船舶的“常態化”,這正是港口深水樞紐能級的有力印證。
樞紐能級的跨越,其背后是基礎設施“硬支撐”的全面夯實。2021至2024年間,連云港港通過“集團自建、政府助建、合作共建”三路并進,推動深水航道與專業化泊位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隨著30萬噸級航道全線貫通,主港區礦石接卸能力躍升至4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等級提升至15萬噸級。同時,贛榆港區4號—6號散貨泊位、徐圩港區液體化工泊位支管廊工程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用,贛榆6號液體散貨泊位、徐圩30萬噸級原油碼頭建成,灌河港區海河聯運區功能進一步增強。在此過程中,港區內的園區道路、鐵路、管廊、堆場、供電、消防等配套設施同步完善,顯著提升了生產作業保障水平。這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建設,使港口控股集團在5年內新建改建碼頭新增設計能力6190萬噸,為港口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果說港口基礎設施構成了強健的“筋骨”,那么智慧化與綠色化建設,則為其賦予了靈敏的“神經”與新鮮的“血液”。在智慧港口與智改數轉三年行動方案的指導下,連云港港先后實現了智能化集裝箱碼頭起步堆場自動化作業和數智化生產操作系統的全面上線,同時建成投用的港口大數據中心、生產管理平臺2.0版、口岸“E港通”平臺一期、設備全生命周期系統相輔相成,形成高效協同的“智慧港口”體系。國際汽車綠色智能物流中心和純電動拖輪建造基地的投入使用,干散貨碼頭系統線全流程、散糧自動裝車、船舶岸電、純電動拖輪、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設施設備改造及擴大應用,則有效提升了“綠色港口”品質。
貫通“三樞紐” 打造“一帶一路”聯通樞紐

從中國黃海之濱到哈薩克斯坦的里海之畔,一條以連云港為關鍵支點的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正加速成型。在阿克套港碼頭后方,由連云港港與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合作共建的集裝箱樞紐先導區已正式投用,成為從太平洋直達里海的國際運輸走廊上又一個現代化的“加油站”與“調度站”。
這不僅是中哈物流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標志著連云港港“三樞紐一體化”運營格局初步形成。隨著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數字化調度指揮中心建成、“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寬窄軌鐵路系統完善,以及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項目一期工程即將建成,一條高效協同的亞歐跨境物流鏈正不斷織密。在此過程中,自貿試驗區創新活力持續迸發,“車船直取”“抵港直裝”等新模式與樞紐建設同步推進,使船舶中轉時間節省75%,大幅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2021至2024年間,中哈現有兩基地累計完成集裝箱業務量206.99萬標箱,國際班列開行量達3064列,穩居全省首位,過境運輸優勢領先沿海港口。
節點布局次第開花,“西向通道”的建設也按下了“快進鍵”。5年來,連云港港新辟中俄、中歐2條通道和滿洲里過境口岸,再增1條至中亞的圖定線路,開通無錫、鹽城兩地接續班列,進一步織密了國際物流網絡,強化了在亞歐大陸橋的通道優勢。
通道不斷向西延伸之時,一張覆蓋更廣、層次更密的國際合作網絡也同步鋪開。與哈國鐵路設立新的合資公司,與烏茲別克斯坦、阿塞拜疆鐵路公司簽署物流合作備忘錄,聯合上港集團與新疆克州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拓展中吉烏、跨里海等新興通道奠定堅實基礎。這條向西延伸的物流動脈,正將連云港的樞紐功能輻射至亞歐大陸腹地,為東西雙向開放格局的形成注入強勁動力。
強化區域深度協同 打開港口發展新空間
?
10月12日,在主港區集裝箱30號泊位,來自連云港周邊腹地的40標箱鋼化玻璃塑料飾件正裝載上“恒祥盛7”輪,2日后,抵達上海港,運往墨西哥曼薩尼約港。截至2025年10月31日,“連申快航”全年累計吞吐量同比增長26.5%。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連云港港與上海港深度合作的同頻共振。通過攜手上海港,連云港港不僅成功引入上港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共同組建互連集裝箱公司與滾裝合資公司,更積極推動兩港間“數據走廊”貫通與“空箱中心”實體化運作。隨著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試點落地,以及三屆滬連港航合作交流會的成功舉辦,“滬連港航”協同平臺已逐步成為推動兩港融合、實現資源共享的重要載體。
當海向合作的篇章不斷書寫新的深度,陸向的布局也同步鋪開了更廣的維度。連云港港先后在徐州合資成立世聯達物流與藍寶星球供應鏈公司,與淮安港、宿遷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安徽港航共建多式聯運服務品牌,并在安徽鳳臺組建云臺港口服務公司。與此同時,港口加快內陸網點布局,在鄭州設立營銷中心,在蘭州合資成立蘇隴供應鏈公司,在霍爾果斯合資運營電子口岸科技公司并建成投用新疆艦橋場站。隨著東西雙向通道的不斷織密,港口集裝箱航線也在不斷拓展,海鐵聯運與海河聯運雙軌并行——過去4年累計完成海鐵聯運量近331萬標箱、海河聯運量7878.4萬噸。
東岸起筆,西行落墨,一幅陸海聯動的開放畫卷正在“一帶一路”沿線徐徐展開。
“港口的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法。”港口控股集團董事長王國超表示,“不變的是服務國家戰略的初心,變化的是從傳統碼頭運營向現代供應鏈服務的轉型升級。我們正在打造的,是一個既能承載貨物周轉,又能賦能區域產業發展的現代化樞紐。”
立于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東方起點,連云港港正以5年奮進之筆,在新時代開放版圖上繪就了陸海樞紐的嶄新坐標。
十四五期間
■2024年,港口吞吐量3.46億噸,集裝箱量669萬標箱
■2024年,整車出口35萬臺,全國外貿出口第三
■截至2025年10月底,集裝箱航線、海鐵聯運通道、海河聯運通道分別增至99條、25條和14條
■“三樞紐一體化”運營格局初步形成,與上海港、中西部合作不斷深化
■30萬噸級航道全線貫通,主港區礦石接卸能力4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15萬噸級,徐圩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建成
■5年內新建改建碼頭新增設計能力6190萬噸
■2021年至2024年,兩基地完成集裝箱業務量206.99萬標箱,國際班列開行量3064列
■新辟中俄、中歐1條通道和滿洲里過境口岸,再增1條至中亞的圖定線路
■海鐵聯運量近331萬標箱,海河聯運量7878.4萬噸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