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文 范蘭蘭)“滴滴、滴滴——”測漏儀的警報聲,打破了蒼梧小區集中供暖燃氣區的寧靜。筆者跟隨連云港新奧燃氣工作人員孫海濤蹲下身,目光緊盯著他手中閃爍紅燈的儀器,警報聲正來自燃氣壓力表的接口處——即便湊近了聞,也沒察覺到絲毫氣味,但靈敏度極高的測漏儀,已精準捕捉到這處潛在安全隱患。
“是生膠帶老化了,小問題。”孫海濤說著,熟練地卸下壓力表,捻起纏繞在接口上、已泛白變硬的生膠帶,一點點清理干凈,再取新的生膠帶,順時針繞著接口仔細纏了幾圈,重新將壓力表裝回原位。當測漏儀再次貼近接口時,“滴滴”聲消失了,他抬頭笑道:“妥了,這處隱患排除,供暖時就不會出問題。”
隨著供暖季臨近,港城市民最關心“燃氣夠不夠用、用得安不安全”。據了解,目前全市共有14家管道天然氣運營企業,服務用戶約103萬戶。連云港新奧燃氣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重要供汽企業。該企業客戶服務部副主任王海生介紹,今年11月至明年3月,主城區冬季總用氣需求約1.63億方,日均需求108萬方,而通過上游管輸、轉供、應急儲配等方式,已落實氣源1.842億方,日均可供應122萬方,不僅能滿足需求,還預留了2120萬方彈性余量。
“最關鍵的是12月到明年1月,這兩個月需求能約8742萬方,尤其是明年1月,作為采暖季用氣最高峰,月需求約4059萬方,日均131萬方。”王海生說,目前這些高峰時段的氣源已全部落實,“市民不用擔心里程碑式斷供、停暖。”
保障溫暖,更要守住安全。在采暖季正式啟動前,一場覆蓋集中供暖小區、市政公建類用戶的“前置安檢”已在港城鋪開。連云港新奧燃氣的工作人員逐戶上門,既要檢查燃氣表的運行狀態、用戶賬戶余額——“發現余額不足,我們會當場提醒充值,避免供暖中途斷氣”,王海生解釋,還要聯合用氣方、鍋爐廠家開展“三方聯動”,一起給供暖鍋爐做試運行。“就像給設備做‘預熱體檢’,試運行沒問題,正式供暖時才能萬無一失。”
跟著孫海濤檢查時,他還特意給物業人員科普了燃氣表檢查的“關鍵點”:表身的“鉛封”必須完好,這是防止擅自改動、保證計量準確的“安全閥”;表內還要查看有無油跡,確保機械部件潤滑到位。“我們每季度至少會來巡檢一次,小問題早處理,比出了故障再修更省心。”
除了一線人員的“人工排查”,港城燃氣安全還有“智慧防線”保駕護航。在連云港新奧燃氣的數智化安全防控平臺,記者看到屏幕上實時跳動著長輸管線、調壓站、用戶端的運行數據——這套融合了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系統,能24小時不間斷監管關鍵環節。“現在民用用戶大多裝了智能燃氣表,不僅能遠程傳數據,還能和物聯報警器聯動。”連云港新奧燃氣安全部門工作人員張雯清介紹,要是檢測到用氣異常或疑似泄漏,系統會立刻定位用戶位置,生成上門工單,一線人員能第一時間趕去處置,真正實現“實時感知、瞬時報警、快速處置”。
?“從氣源落實到現場排查,再到智慧監管,我們做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讓市民整個供暖季用氣得心、住得暖心。”王海生的話,道出了港城燃氣保供團隊的初心。
蒼梧小區里,孫海濤已收拾好工具,準備趕往下一個點檢查。城市的另一端,氣源調度、設備檢修也在有序推進。這個冬天,港城的溫暖,正被穩穩守護著。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