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蔚 通訊員 朱正艷)近日,在連宿高速二期小伊樞紐主線橋的施工現場,第6聯現澆箱梁的澆筑作業正全面展開。泵車長臂高揚,工人們抱著混凝土輸送軟管,在由鋼筋和模板組成的網格中穩步移動。緊隨其后的振搗工人嚴格遵循“快插慢拔”的操作要領,一旁還有抹面作業組同步進行收面作業,現場一片繁忙而有序。
此次澆筑的是小伊樞紐全線體積最大的整體式現澆箱梁。據現場技術負責人馬銘池介紹,這一聯箱梁需一次性澆筑混凝土3384.2立方米,使用鋼筋680噸,是項目跨越斜交枯溝河的關鍵結構。
“與陸地常規施工相比,我們在這里遇到了‘凈空低、跨度大’的雙重挑戰。”馬銘池指著橋下解釋,水位至梁底的最小凈空僅3.8米,遠低于常規水上施工標準,致使大型吊裝設備和支架搭設空間嚴重受限;同時,40米的主跨跨度對支架承受水平推力與豎向荷載的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加之水流沖擊與水位波動,支架穩定性控制難度極大。
面對難題,傳統支架工藝已不適用。項目團隊經過多輪方案論證與精細的荷載模擬計算,最終創新性地采用了“鋼管樁+XT300桁架(貝雷梁)”施工工藝。這種模塊化組合方案,有效解決了低凈空下的設備適配問題,同時憑借其優異的承載與抗變形性能,成功應對了大跨度帶來的結構挑戰。
成功的澆筑離不開周密的前期準備和嚴格的過程管控。技術方面,團隊提前精準核算支架承載力,優化搭設方案,并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驗收。資源調配方面,現場投入80名工人,配置20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和4臺泵車,確保混凝土連續均勻供應。安全管控方面,項目嚴格執行“三檢制”,對支架搭設、鋼筋綁扎、模板安裝等關鍵工序實行全程旁站監督,并配備齊全應急物資,共同筑牢施工安全防線。
陽光下,工人們的工裝早已沾滿泥漿。隨著混凝土持續注入模板,小伊樞紐主線橋的最大現澆梁體順利澆筑,標志著連宿高速二期工程建設取得又一階段性進展,為后續施工及項目如期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