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興 周曼紅)當不斷帶來驚喜的人工智能技術遇上中國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人工智能與消費碰撞出新場景、新體驗、新產品,一場消費品的數智化蝶變正在多個領域發生。
在連云港,智能產品在消費領域的表現同樣亮眼。數據顯示,7月份,全市各類智能產品銷售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其中智能手機同比增長19.3%,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長42%,可穿戴智能設備更是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比激增540%。
這場智能產品消費熱潮的背后,是政策紅利的精準釋放、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以及科技產品創新力的共同作用。
以舊換新政策發力
智能手機銷售迎增長
“舊手機折價500元,疊加國家補貼后,這款新手機比原價直降近千元。”在市區通灌北路的某數碼賣場內,剛完成智能手機選購的市民王女士難掩欣喜,仔細算起“實惠賬”。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深化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通過“真金白銀”補貼,有效激活市民換機需求,市場熱度持續攀升,7月單月,全市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幅達19.3%。
據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以舊換新政策在補貼力度和覆蓋范圍上均有升級。消費者換購新手機,可享受最高500元的補貼。“政策實施后,我們門店的智能手機銷量穩步上升,7月尤其明顯,單月銷量環比增長了25%,其中中青年消費者占比提升顯著。”市區萬達廣場一手機專賣店店長介紹,“門店專門安排人員為消費者提供舊機估值、數據遷移、新機貼膜等一站式服務,極大提升了換機便利性。”
除政策利好外,智能手機領域持續迭代的前沿技術同樣點燃消費熱情。影像系統突破億級像素壁壘,大容量電池實現超長續航,智能交互功能不斷革新,精準匹配多元用戶需求。從事自媒體工作的李先生便是典型案例,他近期購入支持4K超清視頻拍攝的旗艦機型。“在當下‘手機即生產力’的時代,性能強勁的設備不僅是工作剛需,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即便沒有補貼,設備升級也勢在必行。”李先生說。
品質生活需求升級
智能家電成消費新寵
?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今年以來,在我市市民的家庭消費清單中,智能家電正從“可選品”變成“必需品”。7月,全市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銷售額同比增長42%,遠程控制空調、智能掃地機器人、洗碗機等產品持續熱銷,折射出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在暑期消費中得到充分釋放。
“下班前用手機app提前啟動空調,到家就能享受舒適溫度;掃地機器人自動清掃,節省了不少家務時間。”市民張先生新家的家電清單里,智能產品占比超過七成。他坦言,雖然智能家電比傳統產品價格高,但長期來看,節能效果和生活便利性帶來的價值遠超差價。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成為智能家電銷售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為精準對接消費者需求,我市各大家電賣場正加速推進產品結構迭代升級。如今,賣場內智能家電品類持續擴容,通過場景化、沉浸式的陳列布局,為消費者打造直觀可感的智能生活圖景。據市區通灌北路一家電賣場負責人透露:“我們精心構建了‘智能廚房’‘智慧客廳’等多元體驗空間,消費者不僅能現場操作智能家電,還能深度體驗遠程智控、語音交互等前沿功能。”市場反饋尤為亮眼,自入夏以來,智能家電銷售持續火爆。
健康與科技融合
可穿戴設備成消費新熱點
在智能產品消費市場中,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增長最為亮眼,7月當月同比激增540%。從監測心率、睡眠的智能手環,到支持運動數據分析的智能手表,再到具備拍照功能的AI眼鏡,各類可穿戴設備憑借精準的健康管理能力和便捷的交互體驗,成為消費者在暑期追逐的新潮流。
“每天跑步時,智能手表會實時監測我的心率和配速,生成運動報告,幫我調整訓練計劃。”市民趙先生是位健身愛好者,剛入手了一款新的智能手表,“健康管理已經成為生活剛需,這些設備能讓我們更科學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相關數據顯示,具備心率監測、血氧檢測、睡眠分析等健康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占據了7月市場銷量的7成以上。
價格親民與產品多樣化構筑起可穿戴設備的普及基石。當前市場形成清晰的價格分層:百元級基礎款智能手環以高性價比成為學生群體“入門之選”;搭載健康監測、運動追蹤等功能的千元級中高端智能手表,則憑借專業性與科技感,牢牢占據白領、健身愛好者的消費清單。購買渠道呈現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格局,電商平臺憑借便捷性與優惠力度持續領跑,品牌體驗店則通過沉浸式場景化服務,讓消費者直觀感受產品魅力。以某AI眼鏡為例,自面市以來,體驗店日均接待量超百人,其中近半數體驗者轉化為意向用戶。
從政策驅動的智能手機換新,到品質導向的智能家電普及,再到健康需求推動的可穿戴設備熱潮,我市智能產品消費市場呈現的多元增長態勢,不僅展現了消費市場的強勁活力,更折射出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鮮明趨勢。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