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婷婷 鄭非凡 孫浩植)在港城的蔚藍海岸邊,海浪拍打著沙灘,一艘艘船只往來穿梭。在這里,有一位懷揣海洋夢想的年輕人,他叫程晨。兒時乘船的經歷,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長成了如今在智慧航運領域蓬勃發展的參天大樹,他正駕駛著智慧之舟,乘風破浪,駛向藍色疆界的更深處。
兒時夢起航
學成歸鄉繪藍圖
程晨,土生土長的連云人,小時候,每當他坐船出行,看到小伙伴們因暈船而痛苦不堪,一個大膽的想法便在他心中萌生:要是未來有無人船該多好。就這樣,連云港的山海風光不僅陪伴他長大,更在他心中種下了對智慧航運憧憬的種子。
對海洋的熱愛和好奇,讓程晨在人生的重要節點,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船舶相關專業。他的學術之路一路“開掛”,先是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拿下一等榮譽碩士學位,接著又在河海大學攻讀港口航道專業,并獲得博士學位。
在學術研究中,程晨不滿足于傳統的船舶工程技術,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前沿的人工智能領域。他在博士期間專注于人工智能在船舶領域的應用研究,探尋如何通過智能技術提升船舶的航行效率、安全性能和環保水平。這一前瞻性的研究方向,為他日后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2020年,憑借深厚的學術積累和出色的技術能力,程晨和朋友共同創立了倉潮智繪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水下機器人和無人船的研發制造。這些高科技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海洋資源勘探、保護以及水上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2023年,程晨得知家鄉推出海洋產業投資基金,旨在扶持海洋科技領域的創新發展。他敏銳地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毅然將公司遷回連云港。“我們的研發產品在沿海地區需求很大,連云區政府為我們挑選了靠海的地段,還和我們共建了無人化碼頭,幫我們解決了很多難題。” 程晨對家鄉的政策扶持充滿感激。
科研攻堅路
創新產品破風浪
在連云港的海面上,一艘搭載激光雷達的無人船正迎著晨曦破浪前行。它無須舵手,卻能自主測繪地形、檢測水質,無懼風浪,這就是程晨團隊研發的智M5近海測繪無人船。作為90后科學家和企業家,程晨用深度學習算法改寫海洋探索的規則,在智慧航運的無人化賽道上,開啟屬于中國的海洋科技的深藍突圍。
然而,科研之路充滿艱辛。從項目啟動的第一天起,程晨就面臨著重重困難。“預期設計好的零件,經常會因為海水腐蝕和船體搖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只能一次次優化結構設計。”面對這些難題,程晨沒有絲毫退縮,每一次挑戰都讓他離成功更進一步。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程晨的產品愈發成熟,成功走向市場。程晨還會在交付的產品中放一只水系神奇寶貝,寓意著希望產品能在大海上自由馳騁,這也成了團隊獨特的標志,展現著他們對海洋科技的熱愛與執著。
降本促發展
產學研協同向深藍
“過去,近海測繪往往要租用昂貴的工程船,成本高,還難以實現全域覆蓋。”程晨決心改變這一現狀。經過不懈的努力,他成功研發出無人船。這只海上“精靈”靈活地穿梭在波濤間,精準完成測繪任務,不僅大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測繪的準確性和效率。程晨的這項發明榮獲中國船級社頒布的第一張近海測繪無人船證書,這是對他努力的最好認可。
但程晨并未就此滿足。“海洋科技的未來在于智能化。”他又投身于智能化船舶ANS系統的研發。這個系統就像船舶的“大腦”,可以遠程操縱船只,實現自動避障,讓航行更加安全高效。
除了技術創新,程晨還十分注重產學研合作。他與江蘇海洋大學測繪學院建立了緊密聯系,每年提供獎學金,吸引優秀實習生到公司實習。這種合作模式既為公司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
“今年5月,我前往德國卡塞爾大學,邀請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家智庫成員加入團隊。”今年,程晨計劃組建一個50人左右的團隊,共同探索海洋科技的無限可能。在智慧航運的浪潮中,程晨正用智慧和汗水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向著深藍的海洋不斷進發。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