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陳健華)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把盤活農村集體資產作為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有效實踐,成功激活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2024年,全市累計盤活農村集體資產130.27億元,為村集體增收注入強勁動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繪就一幅幅鄉村振興新畫卷。
創新思路,激活“沉睡”資產。在農村集體資產盤活過程中,市農業農村部門充分挖掘各類閑置資源的潛力,按照“能用盡用、可租可售、應進必進、能融則融”的原則,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促進農村集體資產增值增收。
在東海縣安峰鎮安北村,村企共建正“結”出共贏果。由村集體出資建設的2540平方米標準廠房,出租給東海縣拓能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每年為村集體增加經營收入15萬元。村集體還與連云港銳普汽車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在汽車車間,村民王瑞雪從傳統農民轉型為直播銷售員,月收入超5000元。“在這兒上班離家近,工資也不少拿,還能照顧到家里,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村黨總支書記李從江說,“我們通過精準對接企業需求,讓村民在合適崗位發揮專長,真正把‘活資源’變成‘活經濟’。”
為確保農村集體資產盤活工作順利推進,我市出臺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立足平臺監控數據,以狀態為“閑置”“被侵占”“自營”的資源為重點盤活內容,推進“閑置”“被侵占”變“發包”,推動“自營”實現高效利用、提升價值。在各縣區,諸多村莊利用閑置校舍、廠房等,通過改造升級,引入服裝加工、農產品加工等企業,不僅解決了閑置資產的問題,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實現了集體增收和村民致富雙贏。
贛榆區宋莊鎮創新實施集體資產金融賦能“五步工作法”,通過“興村強體貸”產品,面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放流動資金貸款及項目貸款,推動農村集體資產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的價值轉化,放大了資產盤活綜合效益,推動農村集體資產價值轉化。借鑒“宋莊模式”,全市村集體資產通過金融賦能取得銀行預授信40.68億元、實現融資1.13億元,保障165個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順利落地,為推進網箱、稻蝦養殖及作物種植等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注入源頭活水。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