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被評為‘中國好人’啦?”12月7日上午,68歲的海州浦南鎮浦北村村民朱修前接到社區民警電話時,正參加村里組織的老204國道邊環境整治,“不就是抓了個賊嘛。”寒風中,他連連說,“這么高的榮譽,真是不敢當不敢當……”
近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今年春天勇斗蟊賊的“硬核大爺”朱修前,和另一位“冰湖救人”的陜西某部連云港籍“95后”戰士張益振,同時榮登好人榜。記者了解到,兩人一個是退伍老兵,一個是現役軍人,都熱心公益。朱修前抓賊已不是第一次,張益振兩年前就在部隊被評為“學雷鋒”先進個人,最近幾年已接連資助了4名貧困家庭學生。
“硬核”朱大爺抓賊助力一方治安
每天天還沒亮,朱修前就起床了。兒媳在村里開了個早餐店,家里人手不夠,他要幫著和面、熬粥、包豆腐卷,一直忙到上午近8點,匆匆吃幾口飯,然后趕著去“上班”。
年輕時,朱修前在北京衛戍區服役8年。退伍返鄉后,曾在村里當過10年聯防隊隊長,現在是村平安志愿者兼網格員。雖然身材瘦小,但體格強健,因工作出色,曾10余次受到部隊和地方政府部門的表彰、獎勵。今年5月26日清晨,他單身肉搏一名偷電瓶的小偷,并用一招“絆腿掄摔”將對方撂倒,被路邊的監控視頻全程拍下。男子提出給朱大爺2000元“放他一馬”,被他嚴辭拒絕。后經警方審訊,這名男子是名慣偷。
“朱大爺以前就抓過不少賊。”浦北村社區民警李洪浩告訴記者。
“2017年春的一天上午,我聽說浦北街上有人現金被扒竊了,立即警覺起來,于是決定到街上轉轉,看看能不能抓住‘扒手’。”朱修前說,當時他剛到菜市場,就發現了一高一矮兩個形跡可疑女子。
“她們把電動車停放路邊后,啥也不買,東張西望地盯著行人口袋和錢包。”朱修前說,一個年輕婦女推著嬰兒車經過,車把掛著個錢包。高個女子快步尾隨上去,趁推嬰兒車婦女轉身買菜,悄悄拉開車把上的錢包。“別動!”朱修前一只大手飛快地伸過去緊緊抓住了她,并送到附近的村委會。隨后他迅速返回大街把矮個女子也抓到了村委會并報了警。不到10分鐘,這個“反扒高手”就抓住了兩個扒手。
“抓賊的事,以前在村聯防隊時就干過。”朱修前說,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1999年中秋后的一天凌晨,他和隊員在新沭河大堤巡邏時,抓獲了兩名駕駛柴油三輪車盜竊高壓電線桿上三角鐵和鋼模板、電機的男子。那兩名“蟊賊”因多次盜竊、破壞電纜設施等物品,后被判處了10年以上有期徒刑。
204國道從浦北村穿過。最近個把月,村里配合相關部門對老204國道兩邊有礙交通的違章搭建進行整治。作為村里的平安志愿者,朱修前每天晚上值夜班,白天和年輕人一起參加環境整治,清運垃圾,整理路邊綠化。
“這些年,朱大爺積極配合我們在浦北村開展治安等各項工作。無論是協助制服夜間發病的精神病人,還是憑借自己在村里的聲望勸說吸毒人員主動投案,只要我們找到他,他都毫不含糊。”社區民警告訴記者,今年春天疫情防控期間,朱修前主動配合社區民警走訪500余人次,登記外地來連人員87人,在卡口執勤累計1000多小時。
兵哥哥“救人助學”做好事不聲張
家住連云區高公島街道的張益振,2014年入伍,現為駐陜西某部士官,戰斗班副班長。在部隊,他一人身兼單位保管員、監控崗位員等職務,還積極參加演講比賽,做內部宣傳報道工作。從2018年3月起,先后被部隊評為“學雷鋒”先進個人、“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士官標兵”,榮獲“陜西好人”“港城葉欣仁”“連云區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并光榮入黨。
2018年11月10日下午,張益振利用周末請假外出,與自己主動資助的兩名貧困學生和聯絡老師相約在駐地城市公園,了解學生近期學習生活情況,期間偶遇與家人同游公園的陳女士不慎跌入湖水。
聞聽呼救聲,只學過一些溺水自救知識的張益振邊跑邊把外套扔向身旁的學生,沖到湖邊跳入冰冷的水中。他用一只手頂住陳女士腰部,另一只手拼命劃水,用盡全力將她推向岸邊。最后,在他的托舉和岸上落水者家人和老師、學生共同提拉下,陳女士獲救。
這位“95后”軍人,業余時間喜歡攝影、畫畫、彈吉他,性格開朗,做人卻非常低調。是被救的陳女士打聽到他的單位,將錦旗送到部隊,部隊才知道他救人和資助貧困學生的事。
今年夏天,一位高三畢業生郭鵬程,在收到湘潭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到部隊給張益振送來一面上書“愛心助學 大愛無疆”的錦旗,還有一封寫在大紅紙上的感謝信。小郭父母離異,母親文化程度不高,打工掙錢只能勉強供他讀書,“幸運的是遇到了您,在您資助下減輕了母親的壓力,讓我在學習上心無旁騖。”他在感謝信中說,“等我有能力了,我一定會將張大哥這愛的方式傳遞下去,讓更多困難家庭的學子實現求學夢。”
“兩年前,兒子開始助學,每月留給自己的零花錢及購買自考的復習資料,花費不到200元。他上高中時買的一件棉衣,穿了七八年也舍不得扔。當時每月拿出600元資助素昧平生的兩個貧困生。”張益振的父親張澤傳告訴記者。
到目前為止,張益振已資助了4名當地的貧困學生,并經常利用業余時間,用微信、短信等方式輔導學生學習。“兒子打算以后每年資助三個孩子,希望盡己所能一直持續下去,幫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成長為富有愛心,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張澤傳說,“這次他被評為‘中國好人’,我們全家都很開心。”(記 者 史衛平 通訊員 周宗江 )
?
總值班: 王夫成 朱 萍 編輯: 張藝雯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