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河長辦獲悉,為統籌推進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建設,著力構建全市河湖治理保護新格局,助力美麗港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市于近日印發《連云港市幸福河湖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啟動幸福河湖建設。
目標是什么
根據《方案》,我市將突出河湖系統治理和生態復蘇,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建設與全市現代化進程基本相適應的河湖基礎設施體系、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系、水生態治理保護體系和河湖管理服務體系。到2025年,全市城市建成區河湖、大型水庫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到2030年,列入《江蘇省骨干河道名錄》的82條河道和列入《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的4個湖泊和11座在冊大中型水庫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同步推進市縣鄉村幸福河湖建設,到2035年,全市河湖總體建成“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
整體規劃如何
《方案》明確,我市將進一步增強抵御流域、區域洪澇災害能力,繼續推進骨干河道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樞紐建設,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推進重點海堤達標建設。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和流域防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規劃,逐步完善防洪排澇體系,形成流域、區域、城市、鄉村協同匹配,防洪排澇、應急管理、物資儲備系統完整的防災減災體系;完善堤線布置,優化堤防工程斷面設計和結構形式,因地制宜實施防洪堤、海堤和護岸等生態化改造工程。建立健全城區水系、排水管網與周邊江河湖海、水庫等“聯排聯調”運行管理模式。
具體怎么做
《方案》指出,要準確把握南水北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形勢,全面系統謀劃全市水源設置、水資源配置,超前謀劃解決供水線路沿線河道淤積、岸坡崩塌、堤防缺失和病險涵閘加固問題;適時啟動石梁河水庫對外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強化石梁河水庫水源地作用,探索向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基地、贛榆柘汪臨港產業區等地供水;強化水源地保護,優化水源地布局,鞏固水源地達標建設成果,健全水源地長效管護機制;鞏固提升“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農村供水保障建設成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嚴格控制影響飲用水源地安全的各類項目建設,加強清水通道(通榆河、薔薇河、沭新渠、石梁河水庫、小塔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外調水沿線及湖庫匯水區污染綜合治理;加快清水通道、尾水專道建設,積極推行引排分開、清污分流和尾水資源化利用。到2030年,生態流量滿足度達到90%以上,生活、生產、生態等“三生”用水需求高質量保障,重要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95%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做到一般干旱年生活、生產用水基本不受影響,特殊干旱年城鄉居民飲用水和重點行業用水有保障。
要注意什么
《方案》要求,要加強對城市水系自然形態保護,避免盲目截彎取直,禁止明河改暗渠、填湖造地、違法取砂等破壞行為。科學開展水體清淤,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自然連通和流動性。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恢復自然岸線、灘涂和濱水植被群落,增強水體自凈能力。因地制宜建設濕地公園、雨水花園,積極拓展河濱公園、河濱廣場等濱水公共空間,滿足居民健身休閑和公共活動需要。全面加強農村河道水環境長效管護,打好水面漂浮物剿滅戰,專項整治河道水葫蘆、水花生和水浮萍等。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力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行動,有效減少農村入河污染。統籌農村改廁和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記者 李慧 通訊員 李軍 焦鵬 劉瑞)
?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