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他在經濟富庶的無錫求學,響應祖國號召成為一名大學生士兵,進藏執行任務;2016年,從江蘇海洋大學畢業的他告別大城市繁華,二次入藏,成為西藏一名基層公務員。五年多來,他投身扶貧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強國有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
從黃海之濱來到雪域高原;從保家衛國的優秀士兵,到藏區百姓的貼心人;從扎根基層脫貧攻堅一線,到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前沿,他始終保持赤子之心,在青藏高原綻放青春。
他叫王海洋,1989年出生,連云港贛榆海頭人,現在是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鎮基層公務員。王海洋說:“‘請黨放心,強國有我’這句話一直激蕩著我的內心,當代青年,就是要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奉獻力量,才能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久前,王海洋作為全國優秀畢業生代表,在全國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作交流發言。
從四川阿壩藏區到雅魯藏布江畔
兩次入藏,他用赤子情懷書寫青春答卷
“我從小在海邊長大,每年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希望解放軍來家鄉海訓,軍人劈波斬浪的颯爽英姿,讓我對軍營充滿了向往?!?009年,正在無錫上大專的王海洋得知大學生入伍的政策,他積極響應號召,如愿穿上了“橄欖綠”。
入伍后,王海洋表現突出,代表連隊參加了中國武警西南片區工兵集訓,被評為“先進個人”和“優秀士兵”。2011年,他作為連隊尖子兵,被營連挑選奔赴四川阿壩藏區開展維穩任務,火線榮立三等功。憑著出色的表現,當年10月份,王海洋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兩年義務兵后,王海洋返回學校繼續完成大專學業。按照國家大學生入伍有關政策和本人意愿,他升入江蘇海洋大學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繼續深造。戴著軍功章重返校園的王海洋,用2年時間讀完4年的主干課程,當年的輔導員黃金虎提起學生,言語中滿滿自豪。他說,王海洋在校期間時刻保持軍人作風,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是同學們心目中既暖心又靠譜的兵哥哥,因為有過一次在藏區服役的經歷,他還特別關照來自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同學的生活學習。
2016年夏,馬上畢業的王海洋聽說,江蘇高校正在開展進藏大學生專招工作,他義無反顧報了名。“當年入伍,我就親眼所見藏區的艱苦,人才的稀缺。作為一名當代年輕人,與其碌碌無為,不如有所作為。更何況我還是一名軍人、一名共產黨員。”這一次,王海洋來到了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鎮,這里地處西藏中南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平均海拔3800米。
從初來青澀的“毛頭小伙”到獨當一面的“扶貧專干”
扎根基層,他把目標瞄準在“發展上”
一個家庭的脫貧,見證了王海洋在扶貧路上所做的努力。
達珍是王海洋的結對戶,家里有兩個孩子讀書,全家人的生活都靠丈夫做重體力活來維持。王海洋發現,當地像達珍這樣的家庭在還很多,他們急需就業崗位,實現家庭增收。
藏香、雕版和藏紙,并稱為“尼木三絕”,可一直“藏在閨中”,無法帶動當地經濟。王海洋調研后發現,病灶在于原材料粗劣、包裝略顯低端、銷售渠道單一。為打破發展瓶頸,他做通女友魏娜的思想工作,鼓勵她來到西藏經營藏香藥材店,從全國各地收購正宗的藏香藥材,再以優惠的價格銷售給當地的藏香制作戶,極大地提升了當地的藏香質量。按照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要求,王海洋還優先將達珍招聘到店里就業,每年增收2萬余元。
隨著電商時代的來臨,尼木藏香亟需擴大線上銷售渠道,但是因為藏香制作戶文化水平有限,沒有人嘗試電商平臺。吞達村村委會希望魏娜負責藏香網絡銷售,王海洋又一次說服女友,讓她成為吞巴藏香網絡營銷員。在魏娜的幫助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藏香從業者嘗試利用電商平臺擴大銷售量和影響力,腰包鼓了起來。
每天奔走在扶貧攻堅的第一線,王海洋知道,援藏干部的工作目標,就是“發展”二字。改變藏區面貌,必須在“發展”二字上用力。
2019年,王海洋被縣委抽調至尼木縣凈土公司負責全縣凈土健康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統籌工作。他無數次趴在溫室大棚里,跑遍了所有兄弟縣的種植基地,最終摸透了尼木縣溫室種植經驗,為全縣果蔬種植提供方向建議,還跑遍拉薩大小市場,成功將尼木縣農產品打入全市最大的連鎖超市。2020年春節,在新冠疫情最為緊張時期,王海洋假期未滿就返崗,成為全縣第一批返崗干部,負責疫情保供工作。通過配送、流動攤位投放,保障了全縣干部群眾疫情期間果蔬肉蛋的正常供應。
王海洋剛入藏培訓的時候,高原反應嚴重,躺床上三天,飯都吃不下?!巴鹾Q蟮搅说搅宋覀冞@里,干工作不僅有闖勁,還特別細致,他在我們這里一干就是五年,心已經在西藏了!”吞巴鎮原人大主席米瑪桑珠這樣評價。援藏是一件辛苦的事,能把心留下是一件難事。王海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到了。
從生疏客套的“格拉”到親昵貼心的“海洋”
他的“心”,始終在群眾的“心坎上”
在吞巴鎮,很多人提到王海洋,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上一句“亞布都”,在藏語里就是“真棒”的意思,但王海洋更喜歡大家對他稱謂的改變,從生疏客套的“格拉(老師)”,到見面后親熱地喊上一聲“海洋”。
剛來時,王海洋內心不斷被眼前貧困、破舊的景象沖擊。“要說沒有落差那是騙人的,不少同學都在沿海地區工作,月薪是我的好幾倍。我也會問自己,入藏到底值不值。”很快,一起工作的同事們讓王海洋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拔覀兊泥l鎮書記把我們分成了醫療、教育、民政等6個專項小組,走村入戶,為群眾解決醫保、低保、上學等難事,大家備著甜茶和方便面通宵工作,點點滴滴都讓我明白,援藏是幾代人的事業,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擔得起使命?!?/p>
工作伊始,王海洋作為扶貧專干面臨語言不通、沒有群眾基礎等實際困難,為了盡快融入到當地群眾的生活中去,王海洋找到了訣竅——去鎮上的茶館喝茶?!爱數厝嗽缟隙枷矚g喝甜茶、酥油茶,我就常去茶館泡著,跟老百姓聊天,關系熟了,大家就愿意和我說說困難和想法?!甭?,解決的難事多了,他和當地群眾的關系也近了,茶館的老板看到王海洋來,高興得不得了。
為了能吃透扶貧政策、掌握貧困家庭狀況、精準落實扶貧資金,王海洋五年里走遍吞巴鎮所有村組,入戶300余次,整理出2萬多頁的建檔立卡戶檔案資料,起草完善700余份20多萬字文字材料,每天都工作16個小時以上。2018年7月份,王海洋的身體長了囊腫,直到病痛影響了行走和坐立,才請假進行手術治療,康復期未過又投入工作,以致傷口反復發炎,半年后才完全愈合。
和其他同學相比,遠在西藏的王海洋吃了不少苦頭,但他卻從不后悔,每次下村,村民們必定會端來一大碗酥油茶或者自釀的青稞酒,王海洋感受到了他們的熱情和淳樸,也被他們不屈于命運,不甘于貧困的精神所打動,這一切都讓他擁有了與內地生活相比彌足珍貴的經歷。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吞巴鎮扶貧工作始終走在全縣前列 ,并順利通過了各級脫貧摘帽驗收,成為一個頗具現代化的城鎮。王海洋個人也連續3年年度考核優秀,連續兩年被評為鄉鎮優秀共產黨員,榮獲“2020年度江蘇省大學生就業創業年度人物”“2019-2020年度全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年度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向下扎根,向上成長!”在王海洋的影響下,江蘇海洋大學進入西藏工作的同學由他1人變成了現在的13人,更多的同學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王海洋說,在西藏工作的這幾年,難忘同行人鏗鏘有力的話語、執著不悔的身影,這些種種,帶來的是西藏日新月異的變化。雪域高原正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們的日子如同怒放的格?;?,紅紅火火,欣欣向榮。(朱萍 張晨晨 陳曉艷)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張藝雯 審核: 王夫成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