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周瑩)石英是地球的產物,然而在港城卻有一個很獨特的人,他試圖通過工藝技術“解讀”石英的組成密碼。這個人就是謝大春。作為國家一級高級技師、國家一級創新工程師、國際注冊高級項目管理師,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技術專家,謝大春聚焦前沿,銳意革新,堅持用新技術新工藝創造新產品,24年研發36項國家專利,5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推動行業向高精尖方向發展,在艱難困苦中成長為國內石英深加工行業“創新引領者”。
1995年,謝大春開始從事石英制品的新產品研發、生產工藝和設備技術改造工作,具有較深的基礎理論水平和豐富的科技研發能力,還具有獨到的技術見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及較強的石英材料科技創新能力,先后研制成功多項高效節能降耗、綠色環保型機電設備投入使用,擁有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36項,有10余次獲評國家和省市科技創新成果獎及科學技術獎,其中電子級石英砂國產化制備技術等5項科技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多項新產品被廣泛運用于半導體集成電路、航空航天衛星測試、國防軍工光纖芯片制造等高新技術領域。“電子級石英砂國產化制備技術”,提名入圍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和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并獲得優秀獎。20余次主持或參與實施國家和省市石英制品行業科技計劃項目,都圓滿完成了各項技術和經濟指標,并順利通過驗收,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同行和相關部門專家及領導的一致好評。眾多創新成果為企業帶來直接或間接效益近30億元,推動了蘇北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由于科研成果豐碩,他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并作為全國唯一一名民營企業技術能手代表在會上作交流發言,實現了從一名農民到致力于新材料、新技術研究的科研家的華麗轉身。
謝大春不忘初心,恪盡職守。在謝大春的日歷里沒有休息日,只有“白加黑”和“五加二”,23年累計加班48000多小時;他無償傳授技藝,無私奉獻,打造核心技術團隊,成為同行眼中的“敬業楷模”。24年來,謝大春先后干過多個崗位,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能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逐漸成長為一名技術能人。作為一線工人,謝大春始終牢記自己的崗位職責,一次,為解決企業焙燒車間溫度過高和夜間操作噪音過大的難題,謝大春主動擔當,反復試驗多次后,最終通過遠程控制的方式圓滿而徹底地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難題。24年來,謝大春主動放棄休息時間,承擔公司各類機電設備的義務維修保養工作,累計加班48000多小時,為公司節約資金近5000萬元。他發揮自身經驗豐富、理論功底深厚的優勢,主動無償地傳、幫、帶年輕同事。近年,謝大春充分發揮技術能手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二大平臺的輻射帶動作用,在他的帶領下,蘇北地區先后有200多人成長為石英制品制造行業的技術骨干。
謝大春先后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農民工”、“江蘇省勞動模范”、“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連云港市勞動模范”、連云港市首屆“首席員工”、“連云港五一勞動獎章”、連云港市第四屆港城“十大最美職工”、第五屆“最美港城人”、“江蘇省優秀農民工”、“江蘇省十佳科技創新楷模”、“江蘇省優秀科技創新工匠”、“江蘇省科技創新杰出人物”、“江蘇省科技創新優秀人才”、“江蘇省優秀企業工作者”、“江蘇省科技創新先進工作者”、“江蘇省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先進個人”等近50項榮譽稱號,被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全國理事會聘為技術專家。其先進事跡先后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人民網、(全總)工會信息、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工人報、江蘇文明網、連云港日報等40余家主流媒體報道,在社會產生強烈反響和廣泛好評。